沙市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沙市原为湖北省省辖市,现为荆州市中心城区。1895年《马关条约》开埠,至20世纪初期发展成湖北省第二大良港。沙市区南北最宽相距26千米,东西最长相距29.7千米,总面积492平方千米(中心建成区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61.04万(2010年)。沙市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自古就是“三楚名镇”,附近有历经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的楚都纪南古城,有万寿园、章华寺等人文景观。
区划名称 | 沙市区 |
---|---|
行政级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421002 |
辖区面积 | 492 km2 |
人口数量 | 61.04 万人 |
车牌代码 | 鄂D |
电话区号 | 0716 |
邮政编码 | 434000 |
行政驻地 | 荆州市沙市区长港路100号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地区东北 |
沙市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中山街道 | 421002001 | |
崇文街道 | 421002002 | |
解放街道 | 421002003 | |
胜利街道 | 421002004 | |
朝阳街道 | 421002005 | |
立新街道 | 421002006 | |
锣场镇 | 421002100 | |
岑河镇 | 421002101 | |
观音垱镇 | 421002102 | |
关沮镇 | 421002103 |
沙市区历史
沙市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名为津、江津(长江渡口)、夏首等称谓,属于荆州南国楚郢领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8年),沙市名曰津乡,由荆州临江郡,郢县管辖。魏晋南北期(公元220~581年),沙市称江津,为梁元帝(552年)梁都的外港,隶属于荆州南郡江陵县管辖。隋代(581~618年),沙市仍名曰江津,属于荆州总管的江陵县。
唐朝(618~907年),初见沙头、沙头市、沙市等称谓,属于山南东道南郡江陵府疆域,系荆州的外港。五代十国(907~960年),南平国王高季兴置沙头镇,属于南平国(又称荆南国)荆州江陵县所管。宋代(960~1279年),设监镇,筑沙市城,名为沙市镇,隶属于荆湖北路,荆南府江陵县管辖。
元代(1279~1369年),录事司和江陵县治设于沙市,名曰沙市司,属于山南江北道,中兴路江陵县所管。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置湖广分省于沙市,设荆南行署于沙市三清观。
明朝(1368~1644年),名曰沙市镇,属湖广省荆州府江陵县所管。明朝初期,沙市设巡检司,荆南行署仍设于沙市三清观、江陵县治亦立于沙市。
清朝(1644~1911年),称沙市镇、沙市司、沙市汛(汛为清朝建政乡制),荆州通判厅移驻沙市,设置沙市巡桥司署等行政机构。沙市由湖北布政司,荆州府江陵县管辖。民国初期(1912年),称沙市、沙市镇、沙市汛,先后隶属于荆南道、湖北省第四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管理。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汛团制,改为江陵县第二区,市区内置有博爱、和平、民权、建设四镇。民国21年(1932年),沙市属于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镇内实行保、甲制度。日伪时期(1940~1945年),沙市属于江陵一区,市区内设置博爱、和平、建设、民权4个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光复后,市内分设复兴(后改为民族)、民权、建设(后改为民生)3个镇。属于江陵县第二区管辖,湖北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江陵县政府迁驻沙市。
1949年4月,为迎接沙市解放,在随县双河组建了中共沙市市委,着手进城前的准备工作。5月底,在荆门十里铺大余家湾成立市委机关。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委、沙市人民政府进城,同时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市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沙市实行军事管制。
1950年5月底,沙市废除保甲制度,各街道建立居民小组代表会。8月10日~9月5日,全市开展户口申报工作。共申报户口20660户,83579人(不包括郊区农村户口)。同时,结合民主建政,全市建立居民小组137个。1951年10月,全市街道开展民主建政。1952年2月17日结束。全市建立48个居民委员会。
1953年2月,沙市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设立5个区公所,28个居委会。6月30日24时,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共有22108户(1953年),87967人(1953年)。其中,郊区有816户(1953年),3422人(1953年)。
1955年11月11日,沙市市人委决定将市区4个区公所改为7个街道办事处(民主街、胜利街、梅台巷、中山横街、崇文街、解放路、通衢街道办事处),并将全市28个居委会划分为46个居委会(水上区和太师渊乡的建制未变)。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个大队、荆江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3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75年1月17日,江陵县的立新、杨场两个人民公社和周黄人民公社的竺桥、宿驾两个生产队划归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潭堤和杨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长湖库堤雷家垱至沙桥门的东堤(1813米)、关沮口至塍子头(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80年4月6日,沙市市革委会将全市60个居民委员会划分为80个。5月12日,将5个城市人民公社改名为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的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的8个村、郢东乡的4个村和岑河乡的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余划归沙市。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
⑴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⑵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市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2003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5.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设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锣场、观音垱、岑河3个镇,立新、关沮2个乡,共有109个社区(其中农村设4个社区)、80个行政村,573个村民小组;代管省畜牧良种场。
2004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105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05年末,沙市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87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12年4月,将沙市区岑河镇四个村,以及岑河原种场划入荆州开发区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总人口600330人,其中:中山街道57566人,崇文街道51208人,解放街道85584人,胜利街道75002人,朝阳街道58834人,联合街道88308人,锣场镇9927人,岑河镇47121人,观音当镇34010人,关沮镇15841人,立新乡55505人,岑河原种场7928人,沙市农场13496人。
沙市区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 59924人,崇文街街道 49746人,解放路街道 101798人,胜利街街道 75314人,朝阳路街道 111735人,锣场镇 10715人,岑河镇 51480人,观音垱镇 46943人,立新乡 18583人,关咀乡 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03年底,沙市城区总人口为55.86万人,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 2004年底,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
沙市区域居住的汉、回、土、满、藏、蒙古、苗、壮等民族中,汉族人口占98.5% 。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各民族27个,人口542 084人。其中,汉族533 881人,占总人口98.50% ;少数民族26个,8203人,占总人口1.50% 。少数民族人口中,千人以上民族3个,即回族2671人,土家族2419人,满族1942人,千人以上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 ;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民族4个,即藏族483人,蒙古族207人,苗族187人,壮族136人,以上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 ;百人以下民族19个,即侗族37人,瑶族19人,布依族17人,白族14人,维吾尔族11人,畲族11人,仡佬族11人,彝族10人,朝鲜族7人,土家族5人,达斡尔族3人,黎族3人,纳西族3人,羌族2人,哈尼族1人,僳僳族1人,水族1人,鄂伦春族1人,景颇族1人。
沙市区旅游
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是第七代辽王朱宪节奉嫡母毛太妃之命,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它依江傍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塔高七成,八角形,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存汉玉佛像87尊,石牌102块。登塔远眺,南观滔滔江水,北澉新城风光,东看旭日东升,西望三国古城。园内建有接待厅,怡寿轩、寿苑、九龙壁、长廊、望江亭、观音阁、迎宾楼等建筑。在万余株银杏、腊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异木的装点下更是古韵悠远,引人驻足。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观音矶,伸入江中二百多米,始建于南宋年间,顶承江流,保护江堤,化解荆江危险。观音矶还留下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的水位线和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的历史刻痕。1998年夏,长江全线迎战8次洪峰后,观音矶旁修建“98抗洪纪念亭”这里成了抗洪斗争胜利的纪念地。万寿园已成为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特殊园林景点。
江渎宫
江渎宫位于沙市区江汉南路东侧,这里曾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居和写作咏读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问》就是在这里问世的。江渎宫内的“天问阁”因此而得名。屈原,名平,出生郢都贵族家庭。楚怀王时任大臣左徒,因其富国强兵、联齐制秦的政治主张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对谗毁,被贬为仅管楚国三大王族内部事务的“三闾大夫”,后又相继两次遭黜流放汉北和江南。因忧伤国事,发愤而作《离骚》,开创楚辞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流放江南后,当得知秦将白起“拨郢”,国之将亡时,他怀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懑,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逝。
屈原出生楚地,在楚国担负要职近20年,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旷世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国际文联理事会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祀他。楚地的人们更是尊崇有加,荆州古城附近曾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中之一。南宋嘉定六年重建江渎宫时,殿内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碑文中有“此宫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的记述。1991年再度重修江渎宫,主建筑为三层阁楼式建筑,天问阁红墙绿瓦,气势恢宏。天问阁内底层立有三闾大夫塑像,其两侧的楹联援引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这贴切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文化巨人的由衷赞美之情。
关庙与春秋阁
荆州关庙与春秋阁,都是因关羽镇守荆州后的纪念性建筑。关庙位于古城南门内,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并列为全国三大关公纪念圣地。荆州关庙后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1985年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拨款在原址重建,曾改称关公纪念馆。重建的仪门悬挂有清乾隆御锡的“泽安南纪”匾额。仪门后院内,两侧立有石碑,正面为重建关庙碑文,背面为隐喻关羽气节的竹叶诗,正殿基本维持原关庙风貌,门首上方为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和关平、周昌侍立两旁的塑像,上方悬挂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正殿后的庭院内有两株参天古银杏树,为元末明初所植。另有清代碑刻一块。后院为三义殿,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坐式像。
春秋阁原位于荆州城东郊金龙寺,建于清嘉庆年间,1931年重建于现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隅。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阁宇建在高大厚实的台阶之上,面阔三间,分上下两层,上为阁、下为室。正面置有横向石梯两道,由此入阁。整座阁宇建筑精巧,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似瑶台琼阁。该阁现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文星楼
文星楼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
荆江分洪纪念亭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有毛泽东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的胜利。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河对人民有利,纪念亭上有荆江分洪工程军民功勋人物、劳动模范人名碑刻。
周梁玉桥遗址
周梁玉桥遗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沙市区长港路北。呈长带形,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1年发现,1982年试掘,揭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鬲、瓮、罐、尊、纺轮和铜刀、铜鱼钩、骨针、骨笄、卜甲、卜骨等遗物,并发现有红烧土、木炭灰、灰坑等遗迹,时代为商代后期。发掘资料整理研究表明,该遗址系在原有土著文化基础上,又渗入了中原商文化、南方越文化以及三峡地区巴文化的因素的综合体,它对研究江汉平原西部地区楚文化形成以前的历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和十分典型的意义。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古便河河道上的城市公园,楚令尹孙叔敖墓冢、春秋阁等,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公园、动物园。
定湘寺
定湘寺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荆州市以东30公里处的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四组,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晋,扩建于唐,毁于日寇侵华,重修于宗教开放。原庙废墟,尚存古银杏树一株,高28米,腰围5.4米,覆荫面积达600余平方米,以作历史见证。
沙市区名优特产
龙凤配,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
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买鱼多了一些,偏偏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还剩不少鱼。
荆州城有座“聚珍园”餐馆,聚珍园的“皮条鳝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鳝鱼是食疗佳品,《名医别录》将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冬瓜鳖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
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圆滚滚的,不分瓣,一颗是一个整体。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