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河南各地特产一览表 河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河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河南特产,是指河南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河南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河南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河南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开封市杞县大蒜 
焦作市怀药 
三门峡市灵宝苹果 
南阳市西峡猕猴桃 
信阳市信阳毛尖 
驻马店市平舆白芝麻  泌阳夏南牛 

下面是河南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杞县大蒜

杞县大蒜,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杞县地处北温暖温带地带,日照年均2292时,日照率51% ,杞县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地力肥沃,平均土壤pH值8.2、有机质0.8-0.13% 、全氮0.7-1.2% 、有效磷10-30毫克/千克,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适宜种植大蒜。

杞县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大蒜素等,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含多种硫挥发物,如二烯丙基一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甲基丙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大蒜素)等;氨基酸17种,其中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的含量较高;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蒜苷酶等多种酶。

富含多种维生素,如VA、VB1、VB2、VB6、VC、VE。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钙、铁、磷、钾、钠等;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钼、铜、镁、锌、硒、锗等等,其中硒、锗含量较高。所以杞县大蒜具有防癌、抗癌、抗菌和解毒杀菌、健脾开胃、消食去积和预防疾病与保健作用,同时对预防心脏病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亦有良好效果。

杞县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2001年,杞县大蒜被河南省质检局认定为大蒜无公害生产基地。

2003年5月,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百姓最喜爱的农产品,荣获中国蒜王称号。

2009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杞县大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杞县大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7月27日,杞县大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怀药

怀药,河南省焦作市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怀药,其组成成分为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中药因产在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最为珍贵,故被称为怀药,源自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

山药,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山药系重要滋补药品,它能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近代科学分析,山药含有大量蛋白质、淀粉、赖氨酸、胆碱、皂甙、脂肪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泻痢、遗精、肾虚健忘、虚劳瘦弱、神经衰弱等症。生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

牛膝,药用取其根茎。近代科学分析,怀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碱,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腰膝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

地黄,用其根茎。科学分析,地黄中含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脂肪酸、维生素A等重要成分。入药的怀地黄分为生、熟、鲜三种。生地能清热凉血,熟地能滋阴补血,鲜地能治实热、烦渴、大便干结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药物之一。

菊花,味苦、微甘、性寒、无毒、可升可降,药用花须部分,有散风、解热、除烦、明目、祛翳膜止头痛之功能。临床常用于伤风感冒、目赤头痛、脑骨痛、目不清、痛风症。是中药方剂常用清热药物之一。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焦作市怀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灵宝苹果

灵宝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灵宝苹果产于河南灵宝县,苹果色泽鲜艳,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耐贮耐运,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专家组审核认证的地方特产。

灵宝苹果在生长期、膨胀期均为套袋种植,避免与外界接触,享受着如同婴儿在无菌恒温箱中的生长环境,绝不含有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绿色无公害,色泽鲜艳红润、外表光滑细腻、口感浓香脆甜、蜡质层厚、含糖量高、抗氧化、耐储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铁、锌、锰、钙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因此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

灵宝苹果的栽培历史,清代县志有记载。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阌乡县志》载:苹果,有亦不多。

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营,几经周折,终获成功。

三十年代,全县苹果园近3000亩,年产20余万斤。品种有倭巾、不国光、伏花皮等。全市果园仅300余亩,年产100余吨,直到建国后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1956年,灵宝县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

1992年全县苹果总产15万吨,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在港、台地区受欢迎,而且在独联体、蒙古、港台和东南亚各国也很受欢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苹果生产成为灵宝市发展经济的龙头,发展到10万亩。

1998年灵宝苹果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2002年初,国营灵宝市园艺场引进中国农大最新科研成果SOD新技术和山西农科院的富钙、富锌多维营养苹果专利,喜获成功。

2002年8月,灵宝市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之后全市按照稳定面积、主攻质量、叫响品牌、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无公害化生产,全力打造灵宝苹果名片,苹果经济效益不断凸显。

西峡猕猴桃

西峡猕猴桃,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5% ;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森林覆盖率76.8% ,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

西峡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对消除人体皱纹和细纹有着积极的作用。猕猴桃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丰富,但脂肪量较低,对减肥健美、美容等具有一定功效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脏健康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助消化、排毒素、防止便秘,有效清除及预防体内堆积的有害代谢物。

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西峡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中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峡县在中国率先成立了县级猕猴桃研究机构--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培养了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猕猴桃专家朱鸿云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先后筛选培育出适合西峡种植的海沃德、华美系列、华光系列、豫皇系列等一批优良品种。

西峡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西峡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猕猴桃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2004年,2万亩西峡猕猴桃通过了河南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6万亩野生猕猴桃通过OFDC(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美国OCIA(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日本JAS(日本农产品有机认证)有机认证。

2005年,30万亩野生猕猴桃通过欧盟ECOECRT(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组织)认证。

2008年,西峡猕猴桃通过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2011年,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商标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批。

2019年11月15日,西峡猕猴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西峡县西峡猕猴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到了宋朝,全国有十三个卖茶山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清朝时,信阳已发展有6个产茶县,即信阳、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潢川(时名光州)。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元代和明代,由于茶税过重,茶叶生产开始衰落。“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本邑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清末,受戊戌变法影响,李家寨人甘以敬与彭清阁、蔡竹贤、陈玉轩、王选青等筹集资金,先后兴建了元贞(震雷山)、宏济(车云)、裕申、广益、森森(万寿)、龙潭、广生、博厚等八大茶社,开垦茶园余亩,种茶40多万穴,茶叶生产逐渐复苏。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生产制作的茶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产于董家河“五云山”、浉河港“两潭一寨”、谭家河“一门”(土门)的茶叶定名为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河南省将产于信阳县及罗山南部的信阳毛尖命名为“豫毛峰”,光山、潢川、商城、新县、固始产的茶称为“豫毛青”。

平舆白芝麻

平舆白芝麻,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平舆县有种植芝麻的传统,芝麻在平舆县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优势农作物,是中国夏芝麻集中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的美称。

平舆白芝麻种皮薄,色泽洁白,籽粒饱满,水洗不脱皮,炒食无烟焦苦味,口感醇香,后味甘甜,出油率高。千粒重2.8—3.0克,含油量52—55% 。不仅是小磨香油的原料,而且可以直接食用或用于糖果、糕点、调料、饮料等。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评价芝麻为“八谷之中,唯此为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芝麻可以“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

1980年,平舆白芝麻获国家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平舆县被河南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

1997年,平舆县被国家批准为商品油料基地县。

2003年8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舆白芝麻”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平舆白芝麻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泌阳夏南牛

泌阳夏南牛,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南阳牛为母本,采用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三个阶段、开放式育种方法培育而成的肉用牛新品种。夏南牛培育历时 21 年。 2007 年 1 月 8 日 在原产地河南省泌阳县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专业委员会的评审, 2007 年 5 月 15 日 在北京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评审; 2007 年 6 月 29 日 国家农业部发布第 878 号公告,宣告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诞生。夏南牛新品种证书编号:(农 02 )新品种证字第 3 号。

夏南牛毛色纯正,以浅黄、米黄色居多。公牛头方正,额平直,成年公牛额部有卷毛,母牛头清秀,额平稍长;公牛角呈锥状,水平向两侧延伸,母牛角细圆,致密光滑,多向前倾;耳中等大小;鼻镜为肉色。颈粗壮,平直。成年牛结构匀称,体躯呈长方型,胸深而宽,肋圆,背腰平直,肌肉比较丰满,尻部长、宽、平、直。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蹄壳多为肉色。尾细长。母牛乳房发育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