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运城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运城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运城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运城特产,是指运城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运城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运城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运城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盐湖区盐湖区大行猪头肉  盐湖区香椿油泼面  盐湖区羊肉泡馍  盐湖北相羊肉胡卜 
临猗县临猗苹果  临猗甑糕  临猗酱玉瓜 
万荣县万荣羊肉泡  万荣荞面饸饹  万荣凉粉  万荣宝井火烧  万荣脆皮油糕 
闻喜县闻喜花馍 
新绛县新绛木炭火锅  新绛猪卷子  新绛鸡蛋醪糟  新绛绛州锅盔  新绛羊汤 
绛县绛县老张胡辣汤、水煎包  绛县餶糘  绛县牛肉丸子汤  绛县饸饹面  绛县乳白羊汤 
夏县夏县枣蛋馍  夏县油糕  夏县油煿凉粉  夏县臊子面  夏县夏乐西瓜 
芮城县芮城泡泡油糕  芮城阳城卤肉 
永济市永济扯面  永济粉皮鸡  永济浆水面  永济生汆丸子汤  永济麻肉 
河津市河津猪肉谷垒  河津猫耳朵  河津麻莲烩豆腐  河津伏伯牛肉  河津醪糟 

下面是运城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盐湖区大行猪头肉

见我请喊:“刘猪头”!论卖肉、开饭店,运城市盐湖区芦子沟的刘文革算是个奇葩,不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文采斐然,自个给自个写自传,自诩刘猪头,并大幅张贴于路边墙壁之上,引无数顾客纷纷驻足观看《史记 ·刘猪头传》:  

刘猪头者,芦子沟人也。66年(丙午年)生,逢文化大革命运动,父辈迎合潮流,遂名:文革。善卤猪头,色香味全,人送绰号,刘猪头!不以为忤,反以为耀。  改革伊始,芦子沟村操卤肉业者众,走村串巷叫卖,沿街摆摊销售,名噪百里。然受制加工技艺,无人深研,难拓疆土,日趋产业凋敝,尚存零落数家。

89年(戊辰年),倾家所有,闹市开店,尽搜书店熟肉加工之籍,潜心揣摩,闭门造车,终不得要领。熏肉如炭,入口味苦;卤肉如柴,嚼之寡淡。绞尽脑汁,无计可施,支撑半年 ,关闭停歇。时万元户谓富,亏赔二万有余,掩涕之后,思谋再图东山。

07年(丙戌年),又整旗鼓,卷土重来,街头现“白猪头肉”,乃其所为。片薄如纸,色白如雪,调精盐,陈醋,麻油爽口不腻。然顾客不喜,晋南人爱咸香味长,购买习惯掂块论斤,无奈四处拜师,八方求艺,终未得一良方俘获人胃。配方朝令夕改,口味花样频繁,主客均失兴趣,难挽颓势,再度闭店,沦为笑谈。

后,天下游历,处处留意,不死卤猪头肉之心。遇东北壮汉铁锅炖鱼,八蒿做料,鲜美绝伦;见陕北大嫂水焙羊 肉,捋把地椒,解膻除腥;看川西老妪架柴生火,清泉濯洗,藿香入馔;观云南小妹绳绕捆扎,压肉成坨,五彩斑斓。所经种种,暗记在胸,几多酝酿,图谋再举。

12年(辛卯年),刘猪头雄心难捺,勇挥长缨,厚积薄发,气势如虹,挟技重来,再战江湖,振臂奋起,欲做卤肉业之领军,遂高竖牌匾,名曰:大行。  大行于道,其路必阔。为人信条,镌刻铭心。 立诺:干净卫生重于山,食品安全大于天。

猪头肉:手工去毛,浸泡搓洗,沸汤焯水,柴火慢炖,焖煮拆骨,剔除杂肉(淋巴,眼仁,耳芯),石压定型, 竹纸包裹,切片装盘,胜似肘肉。  绑猪蹄:笣叶包裹,青皮固定,棉线捆绑,轻火慢卤,骨脱肉烂,形状不变,三十六骨,小者如豆,历历可数,堪称绝妙。  精选:八角、桂皮、花椒、茴香、山奈、香叶、千里香、良姜、砂仁、肉蔻、丁香、桂丁、地椒、霍香、八蒿、薄荷等数十种天然香料。  杜绝不良调味品,摒弃任何添加剂。  选址村中,二层农院,田间野花遍布,名家字画悬挂。开业吉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宾朋来贺,主客尽欢,通宵达旦,兴阑而散。翌日,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三十年磨一剑,终见成效。 客至,品猪头肉,尝绑猪蹄,佐腊八蒜、炒辣酱、空心烧饼,获赠一碗酸汤手工空心挂面,食毕,大呼过瘾。人间享此良馐,羡煞天上神仙。  客问:持何秘方,得以味美?笑答:无他,做足之功夫。  人曰:山西运城芦子沟,远近闻名是猪头,若问那家味最好,请找文革他姓刘!  又曰:芦子沟村刘猪头,一门心思爱卤肉,求技九州十八县,终成美味献朋友。

刘猪头曰:欲进食品加工之槛,必先净其心,再净其手。天生万物赠与人,供人采撷,精心调配,君臣佐使,主副相辅,亦成天下美味,何赖化学制剂,罂粟壳耶 !己不食,勿施他人,昧良心而追逐钱财,不为也。

刘猪头苦心经营之“大行”,虽秀于乡野,然问鼎食品行业天下之心常在。诚邀域内之同行,携产品论高低,决雌雄。

盐湖区香椿油泼面

面条是大家都离不开的一道主食,做法多种。香椿是一道季节性非常强的食材,平时吃不到,只有春天那么短暂的几天可以吃到,而且是天然形成的,香椿与拉条子搭配在一起,香气扑鼻,酸辣味美。

盐湖区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羊羹,西北美馔,有诗云:“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在运城盐湖区,我们也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

盐湖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山西著名汉族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运城市北相镇人做的最好,故名。羊肉胡卜”不是羊肉和胡萝卜,这里的“胡卜”指的是一种死面饼子...

临猗苹果

临猗苹果,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平均海拔高度500-800米,年降雨量512毫米,无霜期217天,光照2353小时,年平均气温13.6℃,7-10月昼夜温差12℃,是栽植水果的最佳适宜区。

临猗苹果以其个体形好、色艳、味美、甜脆、爽口享誉全球,畅销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

2003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8年农业部将我县规划为全国水果和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

临猗甑糕

甑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食品,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据传是由西周时期王子专用食品“粉糍”转变而来。“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豆沙馅蒸制成饼,没有枣。到唐代才发展成栆米全蒸。史传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在“烧尾宴”上的“水晶龙凤糕”就和后来的“晋糕”一脉相承。

1963年临猗县崇相西大队在过去的一个财主家挖出三瓮银元,其中间就埋了一盆“晋糕”,寄希望银元不断“增高”。据估计这盆“晋糕”是明清时期埋的。刚出土时揭开盆盖,看似还很新鲜,过了一会变黑了。这足以说明晋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

那么为何名叫“晋糕”呢?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种食品。那时晋国国都设在“新田”(今侯马),国土面积包括整个晋南盆地。晋南是五谷丰登之所,原料充足,且盛产大枣,为制作晋糕创造了条件,所以晋糕只有晋南才有,其他地方的晋糕都由晋南人传出,是晋南的传统特色小吃。晋南人比较喜欢食用,所以是依其产地而命名的传统特色食品。

甑糕是由糯米和枣闷蒸而成,关键是适时加水掌握火候。虽不及八宝米,在晋南一带也久负盛名,因为它是用特殊的器皿蒸煮,一粘二甜,老少可口,如与涝糟合煮少许,饮之,更是别有风味。为新绛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特点:软、粘、甜、热,喜甜可多放白糖,宜热食。

临猗酱玉瓜

临晋“酱玉瓜”传统手工技艺是晋南酱菜制作的一种手工技艺,因其作法独特,产品风味独特而出名。临晋“酱玉瓜”传统作法始于明清时期,其主要分布于临猗县临晋镇一带,由于当地的温度、水质、土质差别,形成了“酱玉瓜”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位置。

据老艺人许志明回忆,酱玉瓜早期的老作坊有“敬义通”和“森茂源”两大老字号,清代时期,临晋生产的“酱玉瓜”曾上贡皇宫,深受皇帝称赞,1915年巴拿马赛会在美国旧金山揭幕,由“敬义通”提供派送的“酱玉瓜”一举成名,荣获银质奖,由此“酱玉瓜”全国全世界走红。民国1912年,公元1923年临晋县志记物产略载:“菜瓜于未熟时用酱制成名曰酱玉瓜,巴拿马赛会及本省第一次实业展览会均审查给予奖章”。1981年又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奖”。中途因种种原因停产,1952年,国营临晋食品厂成立,恢复生产“酱玉瓜”。1981年,国营食品厂改制为临晋东晟酱园。现临晋生产的“猗香苑”酱玉瓜便是临晋东晟酱园所产。

“酱玉瓜”的特点是“可口,咸中有甜,酱味浓郁”民间有诗曰:“一碟玉瓜四邻香,酱菜类中添彩光,世人能吃玉瓜菜,不枉人间走一趟”。

万荣羊肉泡

万荣羊肉泡也称热锅子,是我们万荣一带对羊汤泡的俗称。逢集赶会之时,农人聚集到热锅子摊前,来一海碗热锅子,或就虚面火烧或泡麻花,抑或就是拿着自家蒸的黑面馒头,照样吃得有滋有味,改善一下自己常年发枯的肠胃,算对自己的犒劳。回味多日,美妙无穷。

万荣荞面饸饹

万荣荞面饸饹是用上好的荞麦粉压制成细细的条状,型如同粉条,佐以红红的油辣子、酸酸的陈醋、酽酽的芥末,蒜泥,咸盐,拌匀即可使用,味辛辣酸生,有川味特色,异常美味。尤以荣河镇的饸饹最为出名和可口。

万荣凉粉

万荣凉粉是用红薯粉面加工而成,白晶透亮,软绵筋道,清凉爽口,佐以鲜红的辣椒油,柿子醋(或米醋),拌上生蒜泥、芥末、花椒等调味品,入口辛辣香酸生,越吃越有味,十冬腊月下雪天,凉凉的凉粉吃的你混身冒汗。

万荣宝井火烧

万荣宝井火烧是明朝、清朝时期的贡品,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口感非常独特,因为里面夹杂了大量用食用油炒的油面,因此非常香、酥,入口即香气四溢,所以在明朝和清朝就是敬献给皇上的贡品。而它的香、酥、脆则来自比较其它的饼子的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万荣脆皮油糕

万荣脆皮油糕用小米面(谷面)筛入开水锅,边加边搅拌,至熟透呈硬糊状即可,以此作面皮红糖做成馅饼,下油锅一炸即可。色泽呈黝红色,趁热使用,味道最佳,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伞上白糖,香甜可口,余味悠长。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历史悠久,始终与人生礼仪习俗紧密联系,它广泛用于节日、婚嫁、寿诞、丧葬、上梁、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祭祀或庆贺活动,因种类齐全、制作精美、构思巧妙获得美名。

新绛木炭火锅

炭火锅在新绛又称“火碗”,其以鲜而不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而著称。该火锅采用极富古绛州特色的铜火锅为器皿,以木炭为燃料,以老一辈熬制的老汤为汤料,选用经过煮、炸、炖、蒸的红烧猪肉、排骨、马莲、酥肉、油炸肉丸、粉条、海带、豆腐、白菜、红薯、盒藕等菜肴,经过科学搭配,达到了营养均衡、鲜香绵嫩之完美效果。与电火锅、煤气火锅相比,食木炭铜火锅不仅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让人全身通畅顺气,齿颊留香,而且经济实惠,其内含的铜、锌等微量元素正为人体所需,被称为绛州十大名吃之一。

新绛猪卷子

猪卷子唯绛州独有,始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尤以北张镇西庄村老字号“梁成泰”生产的猪卷子最为闻名。猪卷子以精选新鲜肝、心、肺、肠为材,经过反复清洗、浸泡,用长条猪肠细致缠裹,制成圆柱形肉团,经高温灭菌、陈年老汤烹制即成。食用时或切片、切块凉拌,或切块热炒,或切丁配以豆腐、菠菜烩汤(名为“卷子烩豆腐”),色正味美,香喷可口。

陈年老汤中除配有各种天然香料外,还配有多味中药材,使猪卷子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壮身功效大为提高。

新绛鸡蛋醪糟

新绛传统小吃之一,取精制的糯米,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糕,按不同季节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饮用时加入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莲子、桂花、玫瑰等加热食用,黄白相间,味甘略有酒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老少皆宜。还有特殊的寓意,一般放在吃席的最后一道菜,“醪糟”意思为“捞灶”,酒席马上结束之意,客人看到醪糟上来就准备让位给下一茬客人。

新绛绛州锅盔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胡麻饼就是在炉饼上撒些胡麻或芝麻者,新绛俗称锅盔。其实锅盔原来是指鏊烙成如锅盖大的,约有一寸厚的大饼。新绛锅盔色泽金黄,外焦内脆,层层多,到口酥,别具风味,因而赢得顾客竞购。锅盔的烤制方法以及配料方法都已流传下来,用于烤制油酥三角,狗舌头,扭股连,股卷,糖饼,仍为今人喜好之食,这些统称锅盔。可以夹鸡蛋、肉馅、菜、麻辣串等,是新绛人最爱吃的方便早餐。

在山西各个地区和城市以及全国各省到处有新绛锅盔。

新绛羊汤

“太原头脑西安泡,新绛羊汤也蛮好”。它与运城地区其它地方的羊汤、羊杂割不同,虽然同样是用羊杂做成,但不杂放豆腐、粉条。目前,县城尤以邱家杂烂有名。每天早晨顾客盈门,一抢而空。羊肉、羊油、羊血、羊汤,含有较高脂肪、铁质和蛋白质,发热量大,属于热性食物,所以,冬天人们特别喜欢吃。

特点:油而不腻,清香爽口。

绛县老张胡辣汤、水煎包

早在清代末年,绛县新庄村的胡辣汤和水煎包即行经营。从开始的张承浩到现在的张维烨,已传承6代,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当地名吃,群众非常喜欢。

胡辣汤,先将红薯粉条和面筋、豆腐放入锅中煮,待八成熟后勾芡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和精盐,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胡辣汤即成,食用时淋入食醋、芝麻油。其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备受百姓关注。水煎包,采用极为考究的原料和传统工艺(水煮、气蒸、油煎),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肉馅(猪肉为主)和素馅(韭菜配鸡蛋或韭菜配豆腐)。

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其食者赞不绝口,名扬四方。国际关公艺术节期间,曾代表绛县赴运城市参加了名产名吃大会,赢得中外食客好评。

绛县餶糘

餶糘是绛县承传悠久、独具地方特色的面食制品。据记载,明清时期即有此食品。相传,从前有个出奇的懒汉,妻子回娘家,生怕饿着他,便烧制了一个餶糘,套在他的脖子上,嘱其饥饿时就咬上一口。谁知他将脖子前面的餶糘啃完,懒得挪动一下脖子后的,结果赶妻子三天后从娘家回来,他却饿死了。虽是一则冷笑话,但足以见证餶糘的历史渊源。

绛县餶糘,系用和好的上等硬面捏成直径尺把左右的圆圈形或长度40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寓意圆圆满满、一帆风顺。然后放入烧饭后刚熄的草木灰火中埋好,约半小时,将之翻身;再加入火灰重新埋好,继之三四十分钟,扒出来清除灰尘,外边焦黄,里边松软,愈嚼愈香,十分可口。是小孩生日、新人订婚,以及走亲访友的极佳礼品。

绛县牛肉丸子汤

清真牛肉丸子有其独特的回族风味。它是选用清真牛肉,经手工剔去筋皮,精心剁碎,再配以鸡蛋及生粉、葱花、大蒜、姜末、味精、葫椒、食盐等佐料,反复揉合,用双手叠搓而成丸。放置锅内用油煎成熟,即可食用。用牛肉丸做火锅更是美味无穷。

清真牛肉丸是回民的传统佳肴,逢年过节,亲人团聚,牛肉丸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头菜。它味道鲜嫩,可口开胃,男女老幼都爱吃。这里的汉族同胞受影响也同样爱吃,更有许多汉族同胞还学着做这道菜。清真牛肉丸现在已成为回民馈赠亲朋的珍贵礼品。

绛县饸饹面

饸饹又名河漏、河捞,是绛县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时,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络床子里,直接把面挤轧成圆长条放在锅里煮,这种面,操作简便,速度快,捞进碗里,加入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猪肉臊子,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筋软可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驱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

绛县县城有饸饹面数十家,以福口乐饸饹面馆较为驰名。

绛县乳白羊汤

乳白羊汤制作历史在绛县达百余年,其制作工艺独特,程序严谨。选用大个肥羊宰杀后,将羊肉洗净下冷水锅,先用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酥烂,至肉离骨、汤呈乳白色时捞出,待肉凉透,切成薄片。干辣椒捣成末,用热羊油炸成羊油辣子。食时将羊肉片、精盐、羊油辣子、葱丝、蒜泥、姜末放入碗中,浇上烧沸的羊汤即可。白汤红油,不膻不腥,味浓香醇,鲜美可口。

绛县乳白羊汤最早当属原回民食堂,近年来个体羊汤馆层出不穷,比较驰名的有北牛羊汤、芳心斋羊汤馆、焦记羊汤馆、三晋羊汤、龙凤羊汤等。

夏县枣蛋馍

介子推出生于夏县裴介村,而火烤枣蛋就与这位名人有一定关系。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地村民还特意制作一种特殊的食物,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所以他们就把馒头扔到火力去烤,然后用来祭祀,但是他们发现这种食物并不好吃,于是就在里边加入馅料,这种食物就叫枣蛋,每年只在清明前后制作、祭祀、食用,逐步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夏县火烤枣蛋儿。

夏县油糕

油糕是晋陕甘宁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山西油糕,是以黄米为皮,枣泥和豆沙等糖料为馅,经油炸制成的食品,是很有特色的山西小吃。山西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生炸糕之分。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山西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黄米面油糕的特色:此糕外脆里嫩,软黏滑润,香甜适口。

夏县油煿凉粉

夏县百姓多品食油煿凉粉。“油煿”是夏县方言,意思是用油煎得很热,民间相传始出于稷王山下的神仙张有贵。《名食掌故》载,一年冬天,有贵的父亲病重,数九寒天要吃凉粉,有贵思前想后,将凉粉用油煎热,烹入蒜泥,香飘数里,人们纷纷效仿,渐成了河东四季特色风味小吃。油煿凉粉好吃,关键是加入了槐树籽。

制法是将槐树籽磨粉过筛,成槐米面儿,制粉时加入些以增色添香,使凉粉更鲜亮光润,勾人食欲。煎粉时,再加入馍片与凉粉一起煎炒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夏县臊子面

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猪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后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

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醇香,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

夏县夏乐西瓜

夏乐牌西瓜已有三十年的种植历史,口感酥脆香甜,外观新鲜靓丽。产品采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依托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与夏乐精品瓜业协会实行监管,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努力打造全国西瓜第一品牌。

芮城泡泡油糕

芮城泡泡油糕系宫廷御膳房食品,名为“见风消”,后传至民间。民国初年,芮城名厨张卯得此绝技,后而继之。泡泡油糕以麦面、猪油为主要原料,内裹糖馅,经烫面、拌油、包馅、油炸等工序制成。其成品形如含苞金花,泡似银絮冠顶,色亮而略显微黄,食之表香里甜,皮脆馅嫩。通常制作需提前备料、醒面,油炸时务必掌握火候、油温。热凉食用皆可,出锅热食口味更佳。

河津也有泡泡油糕,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包好放到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就捞出来,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松软绵润、入口即消。

芮城阳城卤肉

芮城县阳城卤肉是新鲜猪肉切大块,放入用当地泉水久经熬制的卤汤里,添配适量的食盐、砂仁、桂皮、木香、冰糖、老糖、水果糖、麻糖、核桃、料酒等30余种调料熬制而成,具有皮软肉烂、色鲜味香、不柴不腻、久放不腐的特点。配以现场制作的热饼夹起来食用(俗称“饼夹肉”),味美至极,久销不衰。现在阳城镇有人注册“东娃卤肉”商标,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永济扯面

山西面食,味在永济,“永济扯面”遍布全国。永济扯面特征薄厚均匀,宽窄相宜,筋道爽口,汤浓味香。主料为精粉或普粉。调料为香菜、虾皮、紫菜、油炸葱花(荤油炸干)、香油、酱油、米醋、食盐、味精。

制作时,面粉加适量温水、食盐,和匀揉光餳(醒)20分钟后揪成重约80克脐子,搓成长约10厘米条状,排放整齐。

抹油覆盖湿布;扯面时将脐子按压扁,中间竖向压一条面槽,然后两手抓住两端竖向拉长,横向扯开,反复两次就成为四根面条,下沸水锅煮熟捞出放入汤碗。汤碗提前放入调料,浇沸面汤搅匀。面条捞出放入汤碗即好。

永济粉皮鸡

粉皮鸡是永济家喻户晓的一道家常菜。虞乡的粉皮鸡堪称最好,鸡肉香酥里嫩、粉皮弹牙滑口、鸡汤浓郁香美。其中有一味必不可少的佐料--砂仁。砂仁不仅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药用价值,又有提味增鲜的作用。因此粉皮鸡深受老人、孕妇、儿童的喜爱。也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永济浆水面

浆水面是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关中的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是夏季常见小吃,浆水菜的菜多为芹菜。

甘肃定西的浆水面更为清淡,清热解暑,颜色通透、味道较为酸爽,但山西永济浆水面做法则截然不同,其浆水是用做豆腐剩下的浆水发酵做成,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与醋酸(不管是老陈醋,米醋)在口味上有明显的不同,倒与北京的豆汁味道有点相似。

吃面时,加上浆水、大油、香菜、葱花等,吃来特别酸香爽口,也算永济特色小吃。

永济生汆丸子汤

生汆丸子汤是永济一道特色的美食。汤可是很讲究的,要把牛肉的牛骨头一起熬制很久才能出来如此美味的高汤。 丸子汤一上来,先喝一口汤,让整个身体都热火起来,口口都透着鲜啊;做丸子也得是绝活,用新鲜牛肉入料,炸熟炖到汤里,外脆里嫩的,口口都透着香啊;再吃块冻豆腐,豆腐里吸足了汤,吃下去真是回味悠长。此外汤里理是精华荟萃,粉块、粉条、鲜蔬菜等,口十分丰富,有的香糯、有的爽滑、有的劲道……

永济麻肉

永济麻肉,选用上好猪五花肉,裹上淀粉、鸡蛋。先腌后炸在蒸。外酥里嫩,香美可口。麻肉汤是本地饭馆的拿手好菜,也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热菜。

河津猪肉谷垒

猪肉谷垒是河津的一种特色小吃,过去一般是家里老人生日或者节日才吃的。猪肉切片,倒入适量香油、酱油等调料,拌上适量面粉;干粉条用开水泡软,晾去表面水分;把猪肉、粉条、切好的葱段拌在一起,倒入食用油、花椒粉等调料,拌上一碗白面,搅拌均匀;把搅拌均匀的菜放入篦子(蒸笼)上,蒸半个小时后,调上蒜辣椒,非常好吃。

河津猫耳朵

猫耳朵是河津人招待贵客的特色佳肴。它的制作方法是,将面捍成大片,再切成方形小片,然后将小片面对角捏合即成。捏好的猫耳朵煮熟后晾凉,既软又筋,再汇入用韭菜、蒜苗、生姜、海带、粉条、白菜丝、西红柿及各种调料配制的菜汤中,并兑入少量牛汤、鸡汤,别有风味。

河津麻莲烩豆腐

用五花肉或者里脊肉切块,加鸡蛋调料等搅匀腌制几个小时后加入淀粉再腌制会儿下油锅炸,然后加汤、调料一蒸,再汇入豆腐、菠菜、木耳等菜,是河津地方名吃。是河津人过年过节招待宾朋、过喜事白事必备的一道菜。

河津伏伯牛肉

在河津,说到牛肉,人们往往会想到伏伯牛肉。伏伯牛肉因出自赵家庄乡伏伯村而得名。在伏伯村,加工牛肉的共有两家,毋虎民家和毋升才家,他们两家加工的牛肉也就是我们说的伏伯牛肉。

毋虎民家和毋升才家卖牛肉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薪火传承,毋虎民家现在是父子齐上阵;毋升才因父亲年迈,和毋增才兄弟两人子承父业。在三十多年的反复实践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了各自独特的加工方法,牛肉要煮多软,用什么火候,煮多长时间,放什么佐料,都经过千百次的尝试。逐渐地,他们掌握了恰到好处的火候,并经过自然煮熟,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使加工的牛肉鲜嫩可口。

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开始从单纯追求风味到渴求自然健康,伏伯牛肉以其肉质鲜嫩,色泽自然,咸淡适中的独特口味而享誉河东。 

河津醪糟

醪糟是一种民间的甜食。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总要做一大盆醪糟。先将洗净泡软的糯米蒸到半熟,再晾凉到约30℃,加酒曲,拌均匀,入面盆,中间留一个小孔洞,盖以棉被,放在热炕上,使其发酵。昼夜温度要大致相同。面盆要经常转圈移动,让盆内的糯米受热均匀。一两天后,有一股酒香味从盆中透出来。揭开棉被看时,那中间的小孔洞里,有一汪乳汁般的液体,拿手指蘸了尝,非常甜,但与糖不同,略带酒香。这是制作醪糟成功的重要标志。于是就可以食用了。或取一两勺加水烧开了喝。或在这烧开的醪糟中打入鸡蛋花、荷包鸡蛋,连汤带蛋吃。还可冷饮。

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县城里,小镇上,大多都有专门叫卖醪糟的生意人,近年来夜市兴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

另外红白喜事,盖房上梁,也必用醪糟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