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山西各地特产一览表 山西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山西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山西特产,是指山西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山西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山西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山西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太原市娄烦磨擦擦  娄烦圪搓搓  娄烦莜面鱼鱼  娄烦栲栳栳  娄烦软米油糕 
大同市山西大同黄花  大同黄花  灵丘黄烧饼  灵丘荞面凉粉  广灵东方亮小米 
阳泉市阳泉压饼  阳泉砂货  平定常家沟的砂锅  阳泉铁锅  平定黄瓜干 
长治市沁州黄小米  上党中药材  长治堆锦  长治潞酒  长治党参 
晋城市晋城大理石  晋城兰花炭  晋城荆条花蜂蜜  沁水蜂蜜  沁水紫皮蒜 
朔州市朔州黄儿   朔州油糕  应县凉粉   怀仁糖干炉   应县面皮  
晋中市祁县隆州果脯   祁县六曲香酒   祁县红星苹果   祁县小磨香油   祁县大蒜 
运城市临猗苹果  绛县老张胡辣汤、水煎包  绛县餶糘  永济扯面  永济粉皮鸡 
忻州市忻州杂粮  岢岚银盘蘑菇  岢岚柏籽羊肉  岢岚莜面窝窝  五寨猪黑肉烩菜 
临汾市安泽连翘  玉露香梨  吉县苹果  古县核桃 

下面是山西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娄烦磨擦擦

将土豆用专做的磨擦片子磨成渣,用笼布挤去水,加入莜面或白面,用手拍成饼状放到蒸笼里,蒸15分钟即熟。然后把蒸熟的饼切成薄片,可用蘸汤调着吃,也可加入调料炒吃。

娄烦圪搓搓

把山药蒸熟并稍过头,俗称蒸得油了,捣成囊糕,和入莜面或白面,搓成圪搓搓蒸熟即成。可用蘸汤调着吃,也可加入调料炒吃。

娄烦莜面鱼鱼

莜面除河捞、栲栳外,还可和多种粮食蔬菜搭配,有多种吃法。莜面糊擦擦也算一种与其它食物搭配的吃法。把莜面和起,搓成两头尖、中间宽、扁,略小于手指,状如鱼儿的小条,叫莜面鱼,所以莜面糊擦擦也叫莜面鱼儿汤。也可用大拇指在手心把面团推一下推起来像猫耳朵一样的小片,叫猫耳朵。锅中炒入山药,配上豆腐、粉条之类,莜面鱼和猫耳朵同时在屉箅上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把莜面鱼和猫耳朵拨入有山药、豆腐等配料的锅中搅起就是糊擦擦。

娄烦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用手推的,要推好莜面栲栳栳,首先是一次性将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莜面里,用手将面和好,和得不软不硬。然后揪一块和好的莜面用两手掌搓成饼状,放到石板上一只手的后掌去推,推出的栲栳栳又长又宽又白又薄又细腻。然后将推出的莜面片卷成卷放进蒸笼里,蒸上20分钟就做好了。

莜面栲栳栳的吃法,以老陈醋为主蘸汤,配以黄瓜水萝卜丝,或配以本地羊肉臊子最妙,好吃又补身。吃完莜面后喝点蒸过莜面的母水以助消化。

2010年,娄烦莜面栲栳栳制作技术被公布为太原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娄烦软米油糕

糕是软米最主要的吃法。把软米在冷水中淘好,推成面。做糕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溜糕。把米面中拌入冷水,拌至干湿适中。把屉箅放入锅中,铺上笼布,一边烧火,一边往笼布上撒米面,熟一层撒一层,直到全部撒完蒸熟。把蒸熟的糕团趁热拿到大盆里,即沾上凉水用拳头揣(读cai),叫揣糕,揣到又匀又坚又软,不沾盆子为止。然后在糕面上摸一层油,可保持糕冷却慢,不沾手,不风干。

二是捏糕。把预先准备好的馅垫入糕中,垫入红豆馅的是豆子糕,垫入山药丝、胡萝卜丝的是菜糕,垫入黑糖(红糖)的是糖糕,什么也不垫的叫肌糕。捏好未炸的糕统称素糕。捏糕时可边捏边吃。

三是炸糕,把糕在油锅中炸出即可,炸出的糕就是油糕。

糕的好坏,一是决定于软米的质量,二决定于在溜糕前拌水的多少。米质较硬,拌水时可适当偏多,米质较软,拌水时可适当少些。拌水过少糕太硬,拌水过多糕太软,甚至做成脱水糕,不能入油锅炸,就把糕做坏了。而拌水的多少,并无准确的数量限制,全在手感和经验。

糕是娄烦过时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娄烦过年做的主要熟食之一。

除一般糕外,娄烦还有两样用软米做的特色食品割糕和烧糕。

割糕的学名也叫案糕,在我国北方很普遍。但娄烦王改荣制做的具有独特风味,不论本地外地人都称赞叫绝。制做割糕的方法和做糕的方法基本一样,只是在溜糕时笼内是撒一层米面、撒一层枣,一般为三层枣四层面。蒸熟后,整块翻扣到案上,蘸上锅里溜糕剩下的水(俗称母子水),隔着笼布象揣糕一样拍,直到拍柔软、拍坚、拍光,然后摸上少量麻油和米黄。看上去黄橙发亮,吃起来绵软甜香。王改荣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逝世后,其子王拴贵、王明贵和其孙王巨生继承祖传做割糕的技艺至今仍享誉一方,非常畅销。

娄烦曹氏烧糕,出自娄烦镇娄烦村曹张李尉师傅之手。其做法是:用娄烦县上好的软米面与煮熟的红豆泥为原料。将软米面发酵后,内垫红豆泥馅,捏成月饼般大小的饼状糕坯。用砖头与土泥垒起圆形内烧焦碳的专门烘烤饼炉,将铁鏊放于饼炉上发热后,用麻刷醮油涂于铁鏊上,将糕坯摆放在烧烫的鏊面周边,然后将笼布盖在鏊顶上,同时将糕坯盖住。再将开水洒在鏊上面的笼布周围,当开水穿过笼布被泼于烘热的铁鏊上后,随着“哧哧”的响声即变成温度极高的水蒸气。将糕坯内水份逐步蒸发排出,糕坯逐渐变成金黄色状。最后将糕坯放于铁鏊底下的炉膛内周边进行烘烤,约20分钟后,即成为外脆内软的“烧糕”。吃起来脆绵甜香,口感特别好。曹张李尉师傅于1999年逝世,其做烧糕的技艺传授给其子曹玉拴。

馒头是把米面和起,在热炕上盖住发酵后,垫进豆子或菜馅蒸熟即可。软米还是娄烦群众做溜米、红粥和包粽子的主料。溜米和红粥是端午、腊八的节日食品,粽子是端午的节日食品。溜米和粽子的做法已在“端午”一节中作了介绍。

软米红稠饭也叫红粥,做法很简单,是把软米中加红豆和碱做成粥就行了。

山西大同黄花

黄花,又名萱草,古称忘忧草,属百合科.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夏季开放,花簇牛于茎顶,花朵呈圆锥形,其花蕾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是宴客佳肴,既可与肉类同炒,又可与蛋类同烧。当其含苞未放时,将花蕾摘后蒸晒、烘干,形似针状,色泽余黄,俗称“金针”,是烹调佳肴的上等佐料,金针汤则更是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大同地区种植黄花历史悠久,特别是城东的大同县,白占便有“黄花之乡”之称,这里不仅在田野上成片种植,而且在房前屋后、路旁村边到处都裁种着黄花。这里的黄花颜色纯汇,角长肉厚,油大脆嫩,爽口味美,是山西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

大同县黄花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在每百克黄花十菜中,含蛋白质14.1克,脂肪2.52克,纤维素5.05克,总糖38.4克,钙463毫克,磷261毫克.铁243毫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黄花的根和花又可人药,具有健胃、通尿、通乳、消肿、安神、降压、镇痛等多种功效。

黄花不仅可以食用,亦可供人观赏。每到夏季,遍野的黄花含苞待放,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北宋文豪苏东坡赞:“萱草虽微花,孤芳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中外游客在—览塞外雄浑风光之肟,都以能一睹大同黄花射观为乐,—品大同黄花为快。

大同黄花

大同黄花,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特产,大同三黄两白地理标志之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云州区(原大同县)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有600多年的黄花种植史,且品质非常高。

大同黄花具有一、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的三大特点。因此,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

2019年11月15日,大同黄花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2月26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大同黄花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灵丘黄烧饼

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黄烧饼作为特产招待了贵宾。在全省举办的首次糖业系统商办工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省名特产品。

灵丘荞面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其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农家都会制作,民间叫“出凉粉”。

苦荞面凉粉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水,边倒水边搅动,搅至半稠半稀的糊状为宜。第二步是,在锅里烧开水后(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将已搪好的面糊慢慢往开水锅里倒,边倒边搅,锅底的火不应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滚开成熟。然后用木勺或木拐踩搅,直至全部踩匀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盘子里晾冷后倒出来,成为一个个凉粉坨罗儿。另一种晾凉的办法是将滚熟的凉粉糊涂抹在盆帮上,待冷却后划成小块,一片儿一片儿地欠下来。食用时用刀切碎,浇上备好的佐料齐全的盐水,就可美美地入口了。

现在的苦荞凉粉,不仅限于家庭食用了,已经登入市场,街头摆摊设点的很多,走街串巷的流动叫卖声也不绝于耳。而且,大型的饭馆、招待所里都有苦荞凉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贵客。

苦荞凉粉有降火清热的功效,民间每遇疲劳难受或感冒发烧时都习惯于吃些凉粉,人们称苦荞凉粉为“四环素”。经科学家研究,苦荞确实营养丰富,并有消炎败火的医药功效。

苦荞凉粉呈黄绿色,吃起来筋叨、滑润、爽口、略苦,别具风味,一年四季都可食之。(云霄)

广灵东方亮小米

  广灵小米,山西省广灵县特产。产品加工自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良谷子品种“大白谷”和“东方亮”,广灵小米不仅色泽鲜黄明亮、颗粒均匀圆润、绵软可口、清香甜美、富有弹性的感官特性,而且具有中等偏低的糊化温度及其维生素含量高、蒸煮评分高等优良品质。

品质特点  广灵小米,驰名已久,这种小米,颗粒光洁,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做米饭,熬稀粥,都是粘而滑润,香甜可口。化验测定:广灵小米含有碳水化合物76.1% ,蛋白质9.7% ,脂肪1.7% ,粗纤维0.1% ,灰粉1.4% 。所含多种微量元素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胶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还有维生素B13与维生素B15。产妇喝广灵小米粥,可以增加乳汁分泌,加快体力恢复;对患有肝脏病、心脏病、风湿病和贫血者,也有一定治疗功效。[1]

种植历史  广灵小米从明代起即成岁贡,清康熙时曾经作为朝廷贡米晋京,遂有“御米”之称。20世纪50年代,当地根据史料记载和农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对广灵谷子的生物特性及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定性,明确了广灵谷子栽培的必要生态条件,为进一步扩大种植奠定坚实基础。1961年又改进培育出新品种“东方亮”,更是米中佳品。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2003年广灵小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广灵小米通过奥组委审查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供米,并进入中南海。

生长环境  广灵小米属黍类作物。主要品种有大白谷、东方亮。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塞外高原,属太行山系恒山山脉腹地尾部边缘区。南、西、北三面环山,县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分布广泛,地势西高东低。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横贯东西,属海河水系。县境内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降雨量410mm左右,无霜期134天左右,四季分明。独特的地形地貌,肥厚的土壤土层,地块平坦,有机质含量高。诸多因素使得广灵小米在众多小米品种中脱颖而出,独具特色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广灵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二〇〇七年八月十六日起对广灵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2007年第118号)。

保护范围  广灵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西省广灵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广灵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广政请字〔2006〕4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西省广灵县壶泉镇、南村镇、宜兴乡、作疃乡、斗泉乡、蕉山乡、梁庄乡、加斗乡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6]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1、大白谷。2、东方亮。

(二)立地条件。海拨900米至1100米边山峪口、台阶地。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7.4至8.1,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0.88% ,向阳地带。

(三)栽培管理。1、播种:播种时种子包衣防病治虫。(1)密度:每公顷栽株不超过45万株。(2)播期:5月上旬,采用耧播的方式,播种深度4cm至5cm。2、施肥:有机肥年每公顷施用量大于22.5吨。氮肥每公顷施用量小于0.105吨。3、选地选茬:坡梁旱地和水地均可种植,忌重茬,前茬作物以豆类、瓜菜、马铃薯、小麦为最好。4、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生育期3至4次。

(四)收获。颖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即可收获。

(五)加工。1、温度:出米温度不超过37℃。2、使用设备:机械脱粒,石碾或双风道碾米设备碾米,保证米粒完整,养分不受损失。

(六)质量特色。1、感官特色:(1)大白谷:桔黄色、米粒小、味香、千粒重2.2g至2.5g。(2)东方亮:金黄色、米粒较小、味甘、千粒重2.5g至2.8g。

2、理化指标:(1)大白谷品种品质指标:项目指标蛋白质(% )≥10脂肪(% )≥3.0直链淀粉(% )15.0—20.0胶稠度/mm≥110维生素B1mg/100g≥0.50糊化温度(碱消值)/级2.0-4.0

(2)东方亮品种品质指标:项目指标蛋白质(% )≥10脂肪(% )≥2.5直链淀粉(% )15.0-20.0胶稠度/mm≥100维生素B1mg/100g≥0.50糊化温度(碱消值)/级

专用标志使用  广灵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西省广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阳泉压饼

  “黄金饼,薄如纸,入口碎,嘎嘣脆。”在山城百姓的记忆里,压饼是阳泉地区独有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它默默伴随自己的生活很多年。据老一辈阳泉人回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压饼鏊”。当夜幕降临,全家人围炉而坐,调一碗面糊,不一会儿就能做出香喷喷、金灿灿的压饼。

  由于传统压饼制作工艺流传年代久远,分布范围较广,这种用特殊工艺制作的山城小吃真正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在我市的不少村镇,百姓们在农闲时节都有自制压饼的习俗,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压饼的传奇故事。

历史悠久 口味纯正  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娘子关,扼晋冀之咽喉,相传因唐王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在此镇守而得名。在娘子关地区,说起压饼的由来,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悠远的传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之后,派女儿平阳公主驻守娘子关。在某场战役中,娘子军被敌人包围在关内,被切断粮草供应。为了拥军御敌,当地村民拿出自家的粮食,用泉水调制面糊,烤制成便于储藏和运输的脆饼,供娘子军渡过难关。在村民的援助下,娘子军士气大振,守住了关口,而甘香可口的脆饼也流传下来,成为当地的有名小吃。

  如今的娘子关已成为附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娘中关村的不少农家小院开始对外营业,在经营农家饭菜的同时,也向来往游客售卖当地传统美食———压饼。

  村中一家名为“万驿栈”的农家小院是一处典型的水上人家,院子不大,却生机盎然。小院主人韩雪柱告诉记者,娘子关压饼之所以闻名,因为所用的原料是水磨面,并且是用传统工艺压制而成的。

  利用水磨磨面是娘子关地区特有的生产方式,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当地村民凿石成磨,砌木为轮,利用引聚的水流力量,推动磨盘转动磨面。据韩雪柱介绍,“水磨面”虽然产量低,但磨出的面口感好、色泽艳、原汁原味、细腻耐嚼,是制作压饼的最理想材料。

  磨盘不远处的炉台前,女主人韩二嫂正在用当地传统工艺加工压饼。她手中的压饼鏊是直径20多厘米的两个大圆铁片,手柄有30多厘米长。制作压饼时,韩二嫂先将两片压饼鏊抹上少许植物油,舀上一勺调好的面糊,倒在其中一片上,然后将两片鏊压合,以炉台为支点进行翻转烘烤。约一分钟后,伴随着浓郁的谷香,黄灿灿、香喷喷的压饼新鲜出炉了。把饼放进嘴里咬一口,清脆的断裂声经口腔传至耳际,随着咀嚼时间的增加,“锁”在饼中的粮食香味儿在口中蔓延,让人回味无穷。

  在娘子关地区,像韩雪柱家这样的压饼制作工艺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娘子关旅游业的繁荣,“娘子关压饼”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特色名片,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

粗粮细做 助农增收  除了娘子关村的水上人家,在我市各农业县区,压饼都曾是百姓生活中常见的佐餐小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村镇抢抓机遇,纷纷推出自己的土特产品牌,而压饼制作也由上世纪的各家各户自产自用逐步发展为规模化生产,走进了超市,走上了宾馆饭店的餐桌。

  位于我市与河北省交界的东回镇西回村是平定县的一个纯农业村,由于水土条件优越,当地的小杂粮产品成为了该村的特色农产品。近几年来,西回村坚持多样化发展小杂粮产业,延伸产业链,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纯手工压饼生产流水线,利用当地杂粮为原料,生产“嘎嘣脆”牌蔬菜杂粮压饼,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的同时,也为大家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西回村的压饼生产车间是村中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除了手工压饼机,车间里封口、包装等设备也一应俱全。工人们流水线作业,一天能生产6000多张蔬菜杂粮饼。

  “俺们的‘嘎嘣脆’牌蔬菜杂粮饼好吃,翻转烘烤工序重要,配方也很关键。”车间负责人卢翠平指着生产线上制作压饼的面糊说,“这里面有花椒、胡萝卜、芝麻、黄豆等配料,可生产七八个品种的蔬菜型系列杂粮饼,口味各不相同。”据卢翠平介绍,他们生产的“嘎嘣脆”牌蔬菜杂粮饼每个月除了给饭店、超市送货,上门订购的客户也有不少,村里每年销售压饼的收入可达80多万元。

“杂粮一加工,利润就翻倍往上涨。”采访中,西回村村支书田计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杂粮市场价2.5元至3元,可以制作5包杂粮饼,依靠西回杂粮的品牌效应能卖到25元。谈起该村的压饼产业,田计罗说:“咱农民想增收,除了想办法多打粮,还得在粮食加工上多动脑筋。只要延伸产业链,丰富品种,扩大规模,小杂粮就能做成大产业。”

传承创新 享誉三晋  近几年,随着杂粮食品的流行,我市不少食品加工企业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压饼制作,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创新生产模式,把压饼这种传统面食文化发扬光大。

  作为我市专业的食品加工企业,阳泉三来食品有限公司在传承传统压饼技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加工工艺,在生产原料中添加花生仁、芝麻、孜然粉、大葱、花椒、八角等调味料,推出谷物、调味、蔬菜3大系列6个品种的压饼产品,将传统压饼的口味和种类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在产品生产、检验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每一批产品都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每一张饼的大小、色泽符合标准。

  为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三来公司借我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契机,确立了“借旅游之机,拓市场之路”的产品推广模式。利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向我市周边部分景区推广阳泉压饼,并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将阳泉压饼在网上挂牌销售,以此提升销量。

  优质的产品特性,良好的市场运作,让“老妮儿”牌阳泉压饼声名鹊起。近几年,“老妮儿”牌阳泉压饼先后被省食品行业协会评为“山西名点”“山西十佳传统名饼”等称号,销售遍布全省。此外,公司先后与山东、上海、河北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在省外成立压饼加工和分销机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

  “下一步,公司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制作工艺、增加产品种类,把压饼制作工艺传承发扬。希望这一传统美食在讲究粗粮养生的今天,能够走遍大江南北,成为阳泉一个响亮的美味品牌。”三来公司食品厂负责人麻晓峰说。

阳泉砂货

  在山西民歌《夸土产》中,有这幺一句歌词:“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是山西人民对我市砂货的高度评赞,事实也的确如此,阳泉所产的砂货,质地细腻,厚薄均匀,造型美观,气色纯正,内壁浅绿平滑而油润,外表闪耀着晶晶发亮的银色光泽,煞是惹人喜爱,不仅山西全省有名,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是颇有影响的。

  砂货亦称砂器、砂陶,它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制品。阳泉砂货,生产历史悠久。据《平定州志?物产》载:“砂产州北山中。砂色白,俗称干子。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方。京师呼为砂吊子者,即州产也。”这里所说的“州北”,指的是今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的小西庄、孙家沟以及平定县巨城镇的东小麻、西小麻一带。其实,除了州志所记载的这些地方外,我市郊区的河底、山底村;平定县的常家沟、北庄、张庄、移穰村等地,也是著名的“砂货之乡”,且远在唐朝(618~907)初年(据任瑞祥考证),平定便有了这种产品的生产,宋代(960~1279)民间已广泛使用砂货,明清时期,平定砂货更盛名于世。特别是传说康熙皇帝为平定砂壶题写了“龙”字,赐名“龙字壶”后,声名大振,销量日增。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阳泉砂货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多、翻新,达到数十百种。为此,1961年,山西电影摄制组曾专程来阳泉摄制了新闻电影记录片《平定砂货》,予以报道、宣传,使阳泉的这一传统名特产品走向了全国,更加深入人心。上世纪80年代,阳泉砂货曾多次在北京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并多次参加广交会,除行销本省各地和京、津、河北、山东、内蒙、东北等20多个省市外,还打入国际市场,畅销东南亚各国。

平定常家沟的砂锅

  一条扁担弯又弯,常家沟里把货担。锅套锅来罐套罐,壶盆瓢碗草绳圈。肩上一拭不够担,又添了十二个大砂坛、二十四个油灯盏。河北获鹿摆地摊,霎霎卖了个底朝天,一数银元两块半,还有制钱三吊三。

  ——歌谣(清)《卖砂锅》

  平定县城以南3公里的常家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颇为壮观。而真真让常家沟村闻名于世的则是砂锅,砂锅只是砂器的一个独立品种,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为普遍的是砂锅,久而久之砂锅也就成为了砂器系列产品的代名词。上世纪中叶,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夸特产》: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

  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

  ……

  阳泉煤炭有名声呀儿呦

  平定的砂锅亮晶晶……”

  让平定的砂锅唱遍了三晋大地,唱红了大江南北。而常家沟则是平定砂锅的最主要的产地。这亮晶晶的砂锅,就是特指常家沟出产的薄小锅。

  《后汉书》载:“王郎起兵,光武西奔,饥寒疲惫,到上艾,避一山沟,入道旁茅舍,一老者施豆藿米粥与光武,饥寒俱解。”意思是王郎(新莽末赵国邯郸人。初以卜相为业,自称为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拥立他为汉帝,都城邯郸)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北京一带),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向西逃跑,逃到上艾(今平定)一个山沟里时饥寒交迫,非常疲惫。见道路旁边有一间茅草屋,便进去讨一碗饭吃,里面一个老婆婆给光武帝煮了一碗豆叶菜小米粥,光武帝吃后立刻精神焕发。因为当时光武帝还是大将军,所以老百姓把这条沟称作“藏将沟”,久而久之被人们叫成了“常家沟”。

  明朝洪武年间,常家沟赵氏的始祖叫赵克敬带着两个儿子从东关迁到常家沟村。据常家沟砂锅十八代传人赵锡介绍说:“赵克敬迁来时带来了整套砂锅制作技术,他利用常家沟得天独厚的砂锅原料——坩土,运用自己的祖传手艺,在这里筑舍定居下来,在距今1000多年时间里,常家沟赵姓族人就是靠制作砂锅来维持生活,并且将砂锅的手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常家沟的西沟河里原有四家窑炉,都是赵姓族人开的。分别为上西炉、下西炉、西沟炉和坟西炉。其中,西沟炉遗迹至今还保持着原貌,其他都被民居占修。在西沟炉附近的红土坡里,还可以清晰地找到那些烧窑留下的残片,根据残片材质对比和片状的薄厚,以及火力大小判定,这些残片应该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考查残片发现,上西炉和沙坡下的两个窑址过去是专做砂壶的。2009年赵锡在一个藏友家淘到一把龙字壶,薄平的壶盖上不但印有繁体的“龙”字,印证了民间传说中的龙字壶,而且壶盖的左面“平”字代表平定,右面“上”字代表常家沟的上西炉,合起来就是此壶是平定上西炉烧制而成的。此物发现证明了至少在清代康熙年间就有了上西炉。

  村口土塄两边有许多烧窑遗迹。前几年村里在河沟修涵洞造地时,推土机就推出许多古代砂锅残片和做砂锅的工具、模具。村民赵源家明窑挖出了套着的暗窑,原来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砂锅作坊。许多成品半成品砂锅和制作砂锅的工具呈现在眼前,让人惊叹砂锅制作技艺的高超和历史的悠久。

  在常家沟炉窑里,出类拔萃的炉窑要数赵姓族人先人赵贵全、赵志全、赵德全的石碹窑。赵姓族人祖先在娘子关外经商做买卖发达后,回村碹了三眼石炉窑。每眼烧炉窑4米宽,7米深,2米高。高不超过2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温收温,使砂锅在短时间内烘干。据赵锡回忆,三眼石碹窑中的两眼放着两个轮盘,另一眼为一个轮盘。可以由五人同时捏锅,五人做杂工。石碹窑提高制砂效率,保证砂锅的质量。

  在常家沟除赵姓族人外,杜家的杜作整、杜作选、杜作元、杜文杰、杜汝智;陈家的陈慧仁、陈智慧、陈慧礼;常家的常珠、常巨钢;刘家的刘继功、刘招财;张家的张勇、张晋昌等也都是有名的做砂锅高手。

  过去,常家沟的砂锅,一般是家庭式的作坊,作坊规模小,产量少。营销靠人担驴驮,主要销往周边地区和邻近省份。《南坳镇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常家沟砂货始销往燕赵齐鲁等地”。平定歌谣《卖砂锅》更是对其在河北获鹿摆地摊,销售砂锅的的真实写照。有时也采用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用砂锅换回粮食、油料,进行第二次销售。

  农村实行合作化后,常家沟砂锅也由分散作业转化为分散管理和集体管理相结合。村里有许多户手艺人组合在一起的一个个砂器作坊,由村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上世纪70年代,常家沟有七个砂货厂,到了80年代,村里的砂货厂逐步由村民个人承包经营,产量快速增长,并率先在平定县涌现出以经营砂货为业的“万元户”,轰动一时。

  常家沟的砂货, 因形状不同,分为瓮、盆、锅、碗、瓢、壶、罐、灯盏、鼎等不同种类, 锅类从大到小可分为甲半锅、大全锅、漏漏锅、薄小锅、蛋蛋锅、蒸锅、火锅等;盆类,根据功能不同有普通砂盆和砂花盆和漏盆等,可以说遍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薄小锅,薄小锅也叫小砂锅。主要用于熬米汤、菜汤和盛饭,也用于煎药。薄小锅一般都有盖,盖子呈伞状,内涩外光,盖子盖在薄小锅上严丝合缝。盖顶有一个凸出的直径约5厘米的圆托,有碗托大小,用于将锅盖随意拿放。赵锡介绍说:郭兰英唱的《夸土产》中的平定砂锅,其实就是常家沟生产的薄小锅,它皮薄而质细,内外光洁、色泽美观,很受百姓喜欢。

阳泉铁锅

阳泉铁锅以食不变味 、锈不脱皮 、色泽光洁、边沿整齐、壁厚均匀、油炸不裂等优点而著称于世。产品主要有砂模锅和广锅两大类,规格有数百种。

平定黄瓜干

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

  黄瓜干有“龙筋”之称,关于其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皇家贡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以示“龙筋”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沟、河头两村。从此,“龙筋”黄瓜干真正成为平定古州的一大名品,并进入美馔佳肴“宴席四干”的名列。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后沟村的干部群众认准了发展“龙筋”黄瓜干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产品,扩大黄瓜的种植面积,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管理,黄瓜产量得到提高,把“龙筋”黄瓜干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到历史新高,建成了山西省平定县晋阳风味御菜厂,对农户烤制的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且屡获国家及省、市农产品博览会优良及银质奖等。1993年,后沟村村民委员会注册了“龙筋”商标;2014年5月,平定“黄瓜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定黄瓜干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从实地取材到火上烤制,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与规定,不允许有丝毫的大意。

  取材 制作黄瓜干的原料并不是一般的黄瓜,而是后沟、河头两村百姓长期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品种,晋东人称其为“平定黄瓜”。这种黄瓜外表光滑无刺,色泽纯绿,肉厚瓤少,特别适宜加工。用这种黄瓜制成的瓜干,经水浸泡后,就如新摘下的鲜黄瓜一样。这种黄瓜栽培有多道工序。播种前,种子要用煤渣粉加水浸泡、发芽;瓜蔓伸长后,须用玉米皮搓的软绳捆在瓜架上;在瓜田管理上还要做到“天旱不误锄田,雨涝不误浇园。”采摘的黄瓜以45厘米至54厘米之间为宜。

  烤制 黄瓜干在烤制过程中所用的器材主要有烤炉、煤炭、烤架、架杆、刮子和刀子等。烤炉和村民做饭的炉子很相似,用砖砌成,高约80厘米,宽约90厘米,长依据火口的多少而定。火口呈圆形,直径约25厘米;炉膛呈喇叭形,下宽上窄,下宽约45厘米;炉条至炉口深约50厘米;灰坑挖在地面下。煤炭要求必须是晋东地区的无烟煤,同时要掺和红土打成煤糕后方可使用。烤架用木缘和杆搭成。架杆是用来串上黄瓜干条,架在烤架上进行烤制的。刮子和家庭常用的刮皮刮子一样,但要选择缝窄的,这样刮掉的皮比较薄。刀子的形状像小镰刀,用来刮去瓜瓤和剖切瓜条。在加工黄瓜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加工时,先用刮子去黄瓜外皮,然后顺长分为四条,放在架杆上,用炉火烘烤,温度保持在50℃左右,经一昼夜的烘烤,当架杆上烤制的黄瓜干水分脱尽,萎缩成细条时,便成了黄瓜干。将烤好的黄瓜干扎起后,密封于大缸内,可随食随取。装入塑料袋封口后,可长期存放而色味不变。

  平定黄瓜干在食用的时候也特别讲究,一般将黄瓜干用冷水浸泡一定的时辰,然后捞出来,冲洗干净,控净水,切成菜丝,用佐料腌制成香、甜、酸、辣等多种口味的小菜,吃起来有外韧内脆的特别风味。

  黄瓜富含人体必需的糖、甙、氨基酸、维生素(A、B2、C)、钙、磷、铁、钾盐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学认为:黄瓜具有消热、解温、利尿的功效,适于治疗小便不畅、四肢浮肿、高血压、黄疸等症。

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沁州黄小米原名“糙谷”或“爬山糙”,清康熙皇帝御赐“沁州黄”,以皇家贡米而久负盛名,系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之尊号。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民间谚语谓“金珠子”、“金珠不换沁州黄”。

沁州黄小米绵软可口,清香扑鼻,且营养丰富。中医学认为,沁州黄小米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尿、消肿及滋阴之功效,系晋东南乃至北方广大地区人们传统营养食品、滋补佳品。经检测,沁州黄小米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大米的7.8倍,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含钾高含钠低,钾钠比大米为9:1,而小米为66:1;含铁量为大米的4.8倍;含磷也丰富,为大米的2.3倍。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沁州黄小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历史传说

传说远古时期沁州为湖,檀山为岛,岛是鸟的世界,自有凤凰来仪。当湖水退去,人类文明沐浴檀山时,这里成为佛教圣地。那一年天遇大旱,四处土地干裂,作物枯黄,檀山寺和尚上凤凰台祭祀时,发现野谷三株,生机盎然,秋季采收,来年在凤凰台下开荒撒播,几经培育,谷种发生神奇的变化,米色腊黄,颗粒圆润而晶莹明亮,吃起来香甜可口,竟成了寺院主要粮食来源,因谷子是在坡上混长,便给她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爬坡糙,碾下的米叫糙谷米。人们说这几株野谷是凤凰留下的神种。

在明朝嘉靖年间,檀山寺一位僧人给在京的亲戚捎去糙谷米一斗,适逢皇后生子,因失血过多面黄肌瘦,病情严重。一天,皇后口喊:黄金汤......于是皇帝命宫中大小宫员在京城四处寻觅,有位宫员巧遇僧人亲戚之母,正端着一大碗糙谷米汤给坐月子的儿媳妇食用,黄袍官员问老妇这是什么汤?老妇回答:黄金汤。官员大喜,便重金换来糙谷米煮汤献上,皇后一见黄金汤,连喝数碗,安然入睡,不久病愈。事后访得此米产自沁州,嘉靖皇帝发旨沁州,封糙谷米为贡品。

上党中药材

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长治市地处太行、太岳两大山脉之间,因独特的气候,种类多样的生物资源,自古就是我省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上党中药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中药材特优区之一。

目前,全市共有平顺、沁源、黎城、武乡、屯留、沁县、长子、壶关8个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发展有连翘、党参、柴胡、黄芩、苦参、板蓝根、金银花、白芍、知母、地黄10大中药材品种。

长治堆锦

西省长治市堆锦研究所生产。该所位于长治市东狮子街9号,研制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旅游品——长治堆锦。长治堆锦1915年因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银奖而蛮声海内外。现在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珍品馆等处存有48幅轻末民初时期制作的长治堆锦精品。1953年长治市工艺美术厂建厂后制作过不少精品,产品曾被当国礼馈赠苏联和朝鲜等国,远销东南亚、港、澳、台极西欧诸国和地区。作品参加过1972、1978、1987、年全国第一、二、三届工艺美术展及其它国家大展,并多次获奖。

长治潞酒

  潞酒,因产于潞州而得名。据古籍记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山西通志》列“酒之美者”、“汾潞之火酒盛行于世”的记述,可见潞酒与汾酒在我国古代已驰名四海。

早在中唐时期,潞酒就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相传唐景龙元年(707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潞州一带连年丰稔,人民安居乐业,潞州各县酿酒业很发达,有近五十座烧酒坊。唐玄宗即位后,视潞州为发迹之地,开元十一年到二十年(723-732年)9年间先后登太行山来潞州,以“宴父老”。当地的官员将潞酒作为贡品献上筵席,有诗形容当时的酒宴盛况:“宫里府外灯连彩,街头巷尾笙和歌。夜阑霜起归者少,陌路相逢醉人多。”他还两次免征潞州租税共8年,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纵酒之风炽盛,大小酒坊发展到近百座。

“一壶潞酒半里香,入口绵绵永难忘”。潞酒以其透明清香、绵软味长而著称。到了宋朝徽宗年间,潞酒已行销于太行山一带,潞州很自然成了潞酒生产的集散中心。北上过东阳关到冀(河北),南下经天井关到豫(河南),东过小南天到鲁(山东),西行出冀城到晋南,曾有“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山”的赞诗。可见潞酒在晋、冀、鲁、豫等省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潞酒还源源不断地运往京都汴梁(今天封)。到了明末清初,潞酒甚至远销于四川涪州(今涪陵市)。故民谚曰:“上党潞酒,天下少有”。

现在长治潞酒生产的主要品牌有:潞酒、潞州香、潞州醇、二贤庄古酒等,口感独特,装潢考究,是酒中之佳品,也是馈赠之佳品。

长治党参

党参以其故乡在上党盆地而得名。上党人参灭绝后,人们用党参代用,因而党参药用历史不长。党参之名首载于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丛新》。该书刊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编修《潞安府志》,在“物产卷”部分列到“党参”时,特别注明“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并说“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党参含糖多,味醇质优,以补中益气的特有药用价值闻名于世。

长治市党参品种很多,分布在平顺、壶关、长子、潞城、黎城、武乡等县,不仅在全国销量很大,而且在亚洲各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晋城大理石

  级建筑装饰石料。包括黑色灰岩、含红色花纹之细晶白云岩、竹叶状岩等。晋城市的大理石主要是接触变质交代型。属燕山期岩浆岩对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地层烘烤热变质而成。矿层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个别呈不规则状,适宜露采。市属各县、区皆有分布,以陵川为多,预计蕴藏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已探明储量100万立方米,品种28个。

  优质品有紫檀玉、墨玉、汉白玉、象牙玉、晚霞玉等。

晋城兰花炭

  晋城的煤炭大多系无烟煤,蕴藏特别丰富,含煤总面积达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6.4% ,总储量预计808.18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四分之一。晋城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质地优良,具有灰份质低,含硫少、发热量高、热稳定性强、机械强度大等优点,原煤含硫量在0.3% 左右,可燃基发热量在8000大卡/千克左右,块炭晶萤光亮,燃烧时无烟无味,摸不染手、抱不沾衣,素有“白煤”“香煤”、“兰花炭”之称,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史上先人创造了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铁的“白煤炼铁法”,现如今成为理想的化工原料。晋城所产的无烟煤不但供应上海、江苏等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而且远销日本、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还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

兰花炭备受国内外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用户的青睐。老百姓都称兰花炭特别好烧,无烟,无异味,放进炉膛立刻就着,火力特猛。更奇的是,兰花炭燃烧后没有一点渣滓,全是白白的粉末,根本不用铁钎子捅,就全漏到炉坑里了。兰花炭油光锃亮,较轻,没有沉重感,拿在手里轻轻摩挲也不会把手弄黑。

兰花炭是无烟煤,是香炭,因燃烧时气味像兰花,故名兰花炭。

晋城荆条花蜂蜜

  晋城荆条花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水县地处太行山和中条山两座山脉的交汇处,全县400多万亩的土地中森林和草地的覆盖面积达到75% 以上,在众多的植被中,以刺槐林和荆条林居多,每年5到7月,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和荆条花是优质蜂蜜的主要来源。

  晋城市所辖沁水县、高平市、陵川县、泽州县、阳城县等5个县(市、区)50个乡镇(办事处)700个行政村。

沁水蜂蜜

保健食品。沁水蜜源丰富,有荆条80多万亩,黑刺30多万亩,刺槐10万多亩,还有各类农作物及果树数十万亩。瓶装净化蜂蜜市场畅销,闻名全国。沁水蜂蜜不仅远渡重洋,而且已形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业经营链,蜂蜜年加工能力华北第一。

  沁水县地处太行山和中条山两座山脉的交汇处,全县400多万亩的土地中森林和草地的覆盖面积达到75%以上,在众多的植被中,以刺槐林和荆条林居多,每年5到7月,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和荆条花是优质蜂蜜的主要来源。

沁水紫皮蒜

沁水紫皮蒜产于沁水县端氏镇。特点是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为晋城地区名土特产品。

朔州黄儿

折饼,亦名摊米黄。过去是城乡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的食品,折饼起源于山西原平。在晋商时代,主要是商人在路上的干粮。  折饼是用硬黄米磨成的面粉制成的。制作时,先将米面粉放入大盆中,取其一半,边搅边撒投入开水锅不熬成为糊糊,然后勺置盛面的大盆中与干面粉和在一起至不留干面。然后盖好放到热炕上发酵,待全部发酵后,另用一面盆把发酵后的米面加水兑碱解成稀溜溜的糊糊。以小勺慢慢倒入温火油鏊中一个一个煎熟,即可食用。

  中间可加肉馅、菜馅(为了纪念古人流传的特色,通常是不会去选择加馅) 是晋西北农村的一种吃法,味道鲜美,百吃不厌。是粗粮中的美味。折饼有养胃,活血,降低胆固醇,以及预防老年黄斑等特殊功效并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钙。适合现代人当早餐或晚餐食用。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朔州油糕

油糕一种特色小吃,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也可以包豆馅、菜丝之类, 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黄米是五谷之一,质软,是塞外特有的谷物,其面可食,烹谓之糕,包馅谓之油炸糕,是朔州人举家喜庆之时餐桌的必备美食。胡油是塞外榨胡麻所得精华,产量小,但香气四溢,纯正所见少之又少,绝不逊香油之类。当地人有一首小诗:塞外特色小杂粮,笼屉蒸得赛金黄。胡油炸得香十里,美味可口涎水长。说的正是塞北特有的炸糕,其色泽金黄,口感清脆酥软,是北方重大节日餐桌必有的一道美食,意之谓时时事事节节高。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是用淀粉制成的,调制凉粉时,从冰水中取出一块凉粉,用特制的旋刀轻轻一旋,晶莹剔透的凉粉条即滑落碗中,加上条形的豆腐干、熏鸡蛋,辅以山西老陈醋、红通通的特制辣椒油、小葱以及新鲜香菜,看上去禁不住让人胃口大开,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吃应县凉粉不用嚼,只需轻轻一吸,美味凉粉即入口中,在口中环绕,清凉爽滑,如同在舌尖上舞蹈。

怀仁糖干炉

怀仁特色-一糖干炉因为这种饼糖分较多、中间虚空,形似日常生火的炉子,因而得名一-“糖干炉而之所以还有“闪塌嘴”这个外号,也是因为糖干炉中空的特点,如果用力咬就很容易闪了嘴。

  历史典故:   据说怀仁“糖干炉”源于宋辽,是杨家将为传递情报而特制的一种邮寄载体。因为情报准确,杨家将威名远播。后来,杨家将感念其功绩,称之为“得胜饼”。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每每夏天来临时,每天吃上一碗面皮,便觉得凉快许多,又吃美食,又降暑。

祁县隆州果脯

  北团柏村位于祁县东南20公里处的峪口乡。相传在宋朝时北团柏村曾叫隆州城。

  北团柏果园,现有2000亩,年产各种水果75万公斤。果品加工厂年产各种果制品300吨,产值100万元。它的主要产品有桃脯、杏脯、瓜条、青杏梅、果丹皮、金丝蜜枣等。由于产品加工精细,注重质量,所以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祁县六曲香酒

祁县六曲香酒厂,始建于1950年,如今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酿造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上乘,综合指标在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的国家二级企业,也是全国多微麸曲清香型白酒首创厂和代表厂,祁县县域经济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该厂生产的“麓台”牌六曲香酒,具有“酒液透明清亮,酒质纯正清香,口感醇厚净爽,饮后精神舒畅”的特色,曾连续三次蝉联国家优质酒称号,并获得国家银质奖。

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素有“南有五粮液,北有六曲香”之美称。生产的“麓台”牌山西二锅头、山西醇、高粱酒是山西省优质产品。生产的唐酒、888酒、山西春、三晋二锅头、喜洋洋、六曲王、腾飞六曲香等新品牌的优质系列白酒,适应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也深受客户的青睐和欢迎。

1999年1月26日,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检测审查,该厂生产的“麓台”牌六曲香、山西二锅头、特制高粱酒、山西醇、“祁公”牌山西春、“唐”牌唐酒等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

1999年,祁县六曲香酒厂,在原粮出酒率、瓶酒产量、瓶酒销量、利税总额、职工收入等多方面,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企业上交国家税金1339万元,实现利润266万元,职工人均收入7477元。一派兴旺景象。

祁县红星苹果

晋中祁县红星苹果,产于祁县峪口乡,又称峪口苹果,是山西省名特产品之一。1985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举办国宴、宴请来宾的专用果品。峪口苹果耐贮运,含糖量高,一般在10%~14.2%,含蛋白质04%,脂肪0.3%,果酸0.38%~0.63%,还含有钙、磷、铁、钾、维生素A、B、C、E等成分,营养十分丰富。

中医学认为:苹果性味酸、甘、平,具有补心益气、润肺化痰的功效。对消化不良、口干咽燥、便秘、高血压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祁县小磨香油

  祁县小磨香油是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的特产。祁县小磨香油含有防止衰老的维生素E,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极佳的效果。亚油酸具有调节胆固醇的功能。该产品性平,味甘,常食用可治疗多种疾病。该产品曾获山西省名优特产、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

  “香油香油油油香,油香油香香香油”,这是赞美祁县小磨香油的话语,祁县小磨香油历史悠久,从宋代芝麻引进当地种植后,便生产出了由芝麻为原料的小磨香油。小磨香油至今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保持了“一滴香”的香油风格。

  祁县小磨香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油方法,方法为:将90度水加入到磨碎的芝麻酱中,使其非油物质吸收膨胀,其中油脂被挤出。这种方法在我国有千余年历史,但从炒、打磨、磨碎到兑水等环节都凭经验操作,要有一定的手工技术,其技术含量决定出油量和香味大小,而且一般工人每天只能制油100斤左右。因为设备简单,不能完全符合工艺上的要求,因此设备效率也低。

  芝麻油中含不皂化物比较多,一般达0.9% 至1.7% ,其中最重要的物质是芝麻酚素。芝麻酚素在高温下能水解为芝麻酚。芝麻酚有特殊的香味,而压榨萃取的芝麻油由于芝麻酚没有高温水解而被破坏,不能形成芝麻酚,故基本没有香味。因此,同样以芝麻为原料压榨油称为芝麻油,而水代油制作的称为小磨香油,小磨香油的香味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祁县小磨香油传统制作工艺为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申报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于2006年申请过文化遗产。

祁县大蒜

祁县大蒜是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的特产。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

祁县现已建成优质大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建成11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8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大蒜亩产值4000元以上,总产值达25亿元,亩均纯收入2000多元,祁县农民人均来自大蒜的收入1000多元,建成保鲜冷库510座,年贮藏能力20万吨。通过冷藏、保鲜、加工,年增值5亿元以上。

临猗苹果

临猗苹果,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平均海拔高度500-800米,年降雨量512毫米,无霜期217天,光照2353小时,年平均气温13.6℃,7-10月昼夜温差12℃,是栽植水果的最佳适宜区。

临猗苹果以其个体形好、色艳、味美、甜脆、爽口享誉全球,畅销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

2003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8年农业部将我县规划为全国水果和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

绛县老张胡辣汤、水煎包

早在清代末年,绛县新庄村的胡辣汤和水煎包即行经营。从开始的张承浩到现在的张维烨,已传承6代,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当地名吃,群众非常喜欢。

胡辣汤,先将红薯粉条和面筋、豆腐放入锅中煮,待八成熟后勾芡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和精盐,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胡辣汤即成,食用时淋入食醋、芝麻油。其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备受百姓关注。水煎包,采用极为考究的原料和传统工艺(水煮、气蒸、油煎),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肉馅(猪肉为主)和素馅(韭菜配鸡蛋或韭菜配豆腐)。

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其食者赞不绝口,名扬四方。国际关公艺术节期间,曾代表绛县赴运城市参加了名产名吃大会,赢得中外食客好评。

绛县餶糘

餶糘是绛县承传悠久、独具地方特色的面食制品。据记载,明清时期即有此食品。相传,从前有个出奇的懒汉,妻子回娘家,生怕饿着他,便烧制了一个餶糘,套在他的脖子上,嘱其饥饿时就咬上一口。谁知他将脖子前面的餶糘啃完,懒得挪动一下脖子后的,结果赶妻子三天后从娘家回来,他却饿死了。虽是一则冷笑话,但足以见证餶糘的历史渊源。

绛县餶糘,系用和好的上等硬面捏成直径尺把左右的圆圈形或长度40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寓意圆圆满满、一帆风顺。然后放入烧饭后刚熄的草木灰火中埋好,约半小时,将之翻身;再加入火灰重新埋好,继之三四十分钟,扒出来清除灰尘,外边焦黄,里边松软,愈嚼愈香,十分可口。是小孩生日、新人订婚,以及走亲访友的极佳礼品。

永济扯面

山西面食,味在永济,“永济扯面”遍布全国。永济扯面特征薄厚均匀,宽窄相宜,筋道爽口,汤浓味香。主料为精粉或普粉。调料为香菜、虾皮、紫菜、油炸葱花(荤油炸干)、香油、酱油、米醋、食盐、味精。

制作时,面粉加适量温水、食盐,和匀揉光餳(醒)20分钟后揪成重约80克脐子,搓成长约10厘米条状,排放整齐。

抹油覆盖湿布;扯面时将脐子按压扁,中间竖向压一条面槽,然后两手抓住两端竖向拉长,横向扯开,反复两次就成为四根面条,下沸水锅煮熟捞出放入汤碗。汤碗提前放入调料,浇沸面汤搅匀。面条捞出放入汤碗即好。

永济粉皮鸡

粉皮鸡是永济家喻户晓的一道家常菜。虞乡的粉皮鸡堪称最好,鸡肉香酥里嫩、粉皮弹牙滑口、鸡汤浓郁香美。其中有一味必不可少的佐料--砂仁。砂仁不仅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药用价值,又有提味增鲜的作用。因此粉皮鸡深受老人、孕妇、儿童的喜爱。也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忻州杂粮

忻州杂粮,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忻州位于五台山脚下、黄土高原腹地,五台山有“华北屋脊”之称,又有“三晋三河发源地”之名。良好的生态、山水、气候孕育了十五大类六百多种的优质杂粮。

目前忻州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杂粮优势区域和生产基地。目前忻州一粱(高粱)、二薯(马铃薯、红薯)、三麦(莜麦、荞麦、藜麦)、四米(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的常年种植面积350万亩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一半,约占全省的1/4;总产量6亿多公斤约占山西全省的1/3。其中,红芸豆、藜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到全省的80% 以上、全国的1/3以上;谷子、糜黍、甜糯玉米等面积和产量位居山西省第一,莜麦、马铃薯等位居全省第二。

2018年,忻州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确定为以“整市域、全品种”创建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后,杂粮已经成为忻州全市战略性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岢岚银盘蘑菇

岢岚银盘蘑菇与一般蘑菇不同,只生长在芦芽山上草丛里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其《芦芽白银盘》诗中写到,“芦芽秋雨白银盘,香簟天花腻齿寒”。盛赞了芦芽山所产的银盘、香簟、天花三类蘑菇珍品。其中的白银盘,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菌类食品,每年的采摘期为立秋至白露,雨后数日内尤宜.其从根部到顶冠均呈乳白色,干后呈乳黄色,肉肥而实,油性大,营养价值冠于诸野蘑.用其为宴席作汤或作菜肴佐料,清香可口,肉可与鱼肉配伍外,为素食必不可少之名品,其可清炖素拌荤炒,长期食用,可健壮体质,延年益寿,清代曾为贡品。

经化验,银盘蘑菇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中蛋白质40% ,A种维生素最高可达60% 。  此外, 芦芽山蘑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舒筋活血、降低胆固醇、增进人体抵抗力,防治血管硬化、肾脏病、肝硬化及跌打损伤等功效。

(来源:岢岚县政府网)

岢岚柏籽羊肉

岢岚柏籽羊肉。羊全身是宝,其毛皮可制成多种毛织品和皮革制品。在医疗保健方面,羊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我国人民很早就认识到羊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羊肉甘温,是温补、强身、壮体的肉类上品。古代名医李东垣说:“羊肉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之,能补有形肌肉之体”。唐代《千金方》也说“羊肉能温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是体质虚寒,营养不良之人常用的温补食品。现代营养学测定:每一百克肥瘦羊肉含:蛋白质13.3克、脂肪34.6克、钙11毫克、磷129毫克、铁2.0毫克;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成分,它的热量367千卡,比牛肉高97千卡,比瘦猪肉高37千卡,有“肉中人参”的美称。

做好的炖羊肉,最好选用地方青背山羊,也就是“柏籽羊”这种羊产于岢岚山区,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树林。当地饲养的山羊,以柏籽、柏叶为食,以含有柏汁的山泉水为饮,人称“柏籽羊”。柏籽羊肉,肉质细密,纹理清晰,味道鲜美,有独特的柏籽香。用这种羊肉烹制的菜肴,不腥不膻,香美异常。具有调血理气、安神补心等功效。此羊骄健,活动量大,肉质好,尤以80市斤以上的羯羊(阉割后的公羊)为最佳。时间最好在古历七月上旬至八月底(即所谓伏羊)。此时羊最肥,瘦肉率高达70% 以上,二斤活羊可出一斤带骨肉。

把羊宰杀后,去掉心、肝、肺、肠、肚、头、蹄等下水,把带骨肉切成块状放入水中浸泡待用。泡半个小时后,把肉入锅,水要一次加足,据有经验的老师傅讲,炖一只羊只要一瓢(农村用的大铜瓢)水,先用大火煮开,撇去浮沫,烧一两小时后,再用文火煨吨,放入盐、酱油、姜、花椒、小茴香、葱段等调料,出锅前半小时放入萝卜、土豆等,炖至烂熟即成,出锅后色、香、味俱佳、鲜嫩可口,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吃起来软烂香甜,回味无穷。

羊汤,也叫羊杂碎,就是把炖羊肉剩下的心、肝、肺、肠、肚、头、蹄等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用水煮,汤烧开后撇去浮沫,煮熟后捞出,晾凉后,再加上羊血切成条状,然后用开水兑入煮羊杂碎的汤,把切好的杂碎放进去煮,加入调料,汤烧开后放入细粉条,稍煮即可, 佐以陈醋、辣椒、香菜,别有一般滋味,它以汤浓、味美,不腥不膻、肥而不腻而著称,是岢岚特有的特色小吃。

(来源:岢岚县政府网)

岢岚莜面窝窝

岢岚莜面窝窝。莜面窝窝: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亦称油麦、燕麦,是岢岚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25O0多年的种植历史。莜面的做法很多,主要有推窝窝、搓鱼鱼、包饺子、压河捞、抿面等。莜面窝窝的做法是,用手掌在光滑的板案上将和好的莜面推、卷成“猫耳朵”的形状,长寸许,薄如叶。然后将一个个“猫耳朵”排列在笼望蒸制。吃时配以羊肉汤或蘑菇汤,香馥异常,风味无穷。

(来源:岢岚县政府网)

五寨猪黑肉烩菜

五寨猪黑肉烩菜,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茴子白、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来源:五寨县政府网)

安泽连翘

安泽连翘,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太岳山东南麓,是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林木覆盖率高达67.2% ,稳居山西全省第一,沁河纵贯全境,土壤、水质等指标连续6年监测合格,境内中药材种类多达700余种,30余种晋产道地药材在安泽均有分布,素有天然大药场的美誉,其中又以野生连翘资源最为丰富。

安泽连翘古称岳阳连翘,素有全国连翘在山西,山西连翘在安泽的美誉。安泽连翘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其花、叶、果均有疗效,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连翘采收中,在白露前后采收的果实为青翘,烘干晾晒后方可入药;立冬后采摘的完全干透的叫连翘或老翘。青翘产量远远高于老翘,而且白露后采收的青翘品质最佳。连翘其实是两者的统称。安泽连翘产量大、颗粒大、成色好、质量高,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

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泽连翘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玉露香梨

玉露香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梨新品种,具有汁多、酥脆、含糖高、无公害等特点。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水果称号。2013年在第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中获“中国梨王”称号。 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果树发展主导品种。

玉露香梨继承了库尔勒香梨所特有的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着红色等优良品质,克服了香梨果小、心大、可食率低,果形不正的缺点,是一个优质、耐藏、中熟的库尔勒香梨型大果新品种。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2月26日,山西省隰县隰县玉露香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吉县苹果

吉县苹果,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吉县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吉县苹果具有果型端正高桩、果面光洁细腻、着色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果实密度大、耐贮藏等特点。苹果色泽分为条红、片红,条红苹果着色面积达85% 以上。75% 的可达到80毫米以上规格,片红苹果着色面积达80% 以上。80% 的可达到80毫米以上规格,果形指数在0.8左右。

苹果采收时果肉硬度7.8—9.2千克/立方厘米,贮藏8个月后硬度保持在7.2—8.0千克/立方厘米,完全达到了国内外通行的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标准。

吉县苹果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0% ,最高可达17.5% ,甜味如饴,芳香醉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吉县苹果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华名果”、“中国苹果之乡”称号。

1989年,吉县苹果在山西省优质苹果鉴评会及国家农业部优质水果鉴评上获得苹果唯一金奖。

1993年,吉县苹果在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吉县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吉县苹果被评为“中国顶级优质苹果”。

2020年7月20日,吉县苹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古县核桃

古县核桃,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县是山西省三大核桃传统产区之一,是国务院确立的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被授予 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

古县核桃坚果外形为圆或椭圆,横径35-55厘米,外壳黄白色,壳面洁净,缝合线紧密、无露仁、虫蛀、霉变、异味、破损、空壳、黑斑和出油。无杂质、未经化学漂洗处理,坚果含水量≤8% ,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

古县核桃富含磷、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核桃仁含脂肪60-70% ,蛋白质在15% 以上。坚果含水量≤8% ,平均果重大于10克,空粒果小于1% ,破损果小于0.1% ,黑斑果小于0.1% ,出仁率大于50% 。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古县核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来源:古县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