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广西特产,是指广西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广西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广西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广西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 | 特产 |
---|---|
柳州市 | 融安金桔 |
桂林市 | 全州禾花鱼 恭城月柿 永福罗汉果 |
梧州市 | 六堡茶 |
钦州市 | 钦州大蚝 |
贵港市 | 平南石硖龙眼 |
玉林市 | 容县沙田柚 玉林三黄鸡 陆川猪 |
百色市 | 百色番茄 百色芒果 |
河池市 | 宜州桑蚕茧 |
下面是广西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融安金桔
融安金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融安金桔是金桔的一种,因出产地在融安县而称之。融安金桔果实呈金黄色或橙红色,果表富有光泽,清香甜脆,油泡细密,含芳香油、维生素A、维生素C、磷、果胶及粗纤维等,风味浓郁,入口化渣,甜蜜可口,品味佳。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全县气候温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达79.2% ,年平均气温19°C,长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 融安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正适宜种植金桔树。
据融安县志记载,融安金桔为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间由融安县大将镇拉敢屯农民黄德坚从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引进繁殖,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现今在大将镇拉敢屯仍存19株二百多年前栽种的金桔树,由于精心护理,这些百年老果树青葱翠绿,平均每年每株仍产金桔15公斤左右,多者甚至还达到20多公斤,是"融安金桔"的老祖宗。
从江西引进的金桔在融安大将等乡镇的特殊气候下生长,果形已变、果品更佳,融安县特有的环境优势。
2011年12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融安金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全州禾花鱼
全州禾花鱼,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全州禾花鱼体短,腹大,头小,背部及体侧呈金黄色或青黄色,鳃盖透明紫褐、腹部紫红色皮薄,半透明隐约可见内脏,全身色彩亮丽,性格温驯。禾花鱼年产两次,以重约1两至2两,长约2至3寸为宜。有青蒸、水煮、红焖、油炸、煎、火烤、烟熏等十余种吃法。
全州禾花鱼肉多刺少,骨软无腥味,肉质细嫩清甜,鲜嫩可口。(蛋白质含量≥14.0克/100克、脂肪≤4.0克/100克、钙≥500.00毫克/100克、锌≥28.0毫克/千克、铁≥15.5毫克/千克)。
全州禾花鱼为长时期稻田放养驯化选育品种,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远可追溯至汉代。唐昭宁年间,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有详细文字记载。乾隆时成朝廷贡品,誉满京城。
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全州禾花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因恭城的柿子去皮,晒成柿饼后,质软,透明,表皮有一层糖份蒸发后形成的白霜,形如一轮明月,因此取名为月柿。 恭城月柿果形美观、色泽鲜艳,脆柿脆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恭城月柿鲜果总糖含量15.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7% ,每百克果肉含氨基酸542.6毫克、维生素C47.5毫克、钙1359毫克、锌4.34毫克、磷432毫克,还富含黄酮类物质、优质膳食纤维等;柿果肉脆嫩、清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高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铁含量高,营养丰富全面,对治疗胃病、降低血压等疗效明显。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月柿之乡",柿树栽培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恭城从福建邵安引进柿树栽培,并开始加工柿饼,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2015年,恭城10万亩月柿基地获批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5年12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恭城月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0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月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永福罗汉果
永福罗汉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罗汉果发源于永福县龙江乡,享有"东方神果"之美誉。1995年,永福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4年1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福罗汉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永福罗汉果外形黄润,光泽度好,肉多籽少,果肉纤维细,香甜味纯正。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血益肝。该果含一种比蔗糖甜300倍的甜味素,而且它不产生热量,是糖尿病、肥胖等不宜吃糖者的理想替代饮料。罗汉果含丰富的甜味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性凉味甘,无毒,被列为名贵中约材。《全国中草约汇编》称:罗汉果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之疗效,长年饮用有滋补健身、消滞健胃化痰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罗汉果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感冒、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还是防治冠心病、血管硬化的最佳良方。
永福县是罗汉果的起源地,历史上就有“罗汉果”之乡的美名。关于罗汉果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崇祯十三年(1604年)永宁州(今属永福县)知州马光所撰《记略》。马光记述了寺中僧人以"果茶"招待,并以此苏果作为常年的佛前供果的事实。虽然未明确记载"罗汉果"这一名称,但所记正当是罗汉果无疑。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版的《永宁州志》中,将罗汉果增进入药石篇,这也是罗汉果最早见诸史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原百寿县山林局给广西省府的报告中,不仅介绍了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来罗汉果的栽培、采摘、产量、出口贸易情况,还记录了罗汉果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三百多年。这一记述,正与马光《记略》所记的历史相吻合。
六堡茶
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
六堡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即生有金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因金黄霉菌能分泌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加速转化,形成特殊风味。陈年的老六堡,在30—50年左右,色泽黑褐油润,会有槟榔、松烟香味,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澄明。据化学分析,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和挥发油等特质,有兴奋大脑、心脏和健脾胃的功能。
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使六堡茶走上复兴之路。
2006年,六堡茶在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黑茶类评选中的唯一金奖。
2007年开始,六堡茶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多项金奖、茶王奖,连续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届梧州国际宝石节,被定为第三、第四届宝石节的指定保健饮品。
2011年03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7月27日,六堡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钦州大蚝
钦州大蚝,广西钦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钦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大蚝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蚝肉蛋白质含量超过40%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同时还可以入药。
钦州大蚝个体大,体型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贝壳长10-24厘米,高达6-15厘米,质坚厚。左右壳不等,左壳较右壳厚大而深,鳞片少,并附在它物上;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低龄贝的鳞片平、薄、脆,高龄贝鳞片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有灰、青、紫、棕黄等颜色。韧带长而阔,紫黑色。闭壳肌痕大,一般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
钦州大蚝肉体丰满,色泽乳白、呈亮,肉质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鲜肉含有蛋白质含量≥8.0克,脂肪≤2.0克,钙≥500.0毫克,锌≥900.0毫克,铁≥62.5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灰分和其它物质。
在中国,牡蛎对人体的作用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牡蛎"主治伤寒寒热"、"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延年"等。
五代前蜀《海药本草》记载牡蛎"主男人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人采摘、食用大蚝的历史,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早在350多年以前,居住在钦州湾一带的渔民们,便已开始采蚝、制蚝、吃蚝了。
据当地渔民说,在过去,依靠舢板去海,"氽水"采蚝是一大营生。当地渔民祖辈靠从氽水采蚝维持生活,当地在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这样的采蚝生产方式。每当大蚝采收季节到来,各家各户驾着一叶轻舟来到海里,而氽水到海底,就像进入菜园一样,海底的礁石上长满了大蚝,氽水三五次,穿梭于水面与水底三五趟,便能采到近一箩筐的蚝。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钦州大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平南石硖龙眼果实中等大,扁圆形或近圆形,果皮黄褐色或黄褐色带绿色,较厚,龟裂纹及疣状突起较明显,果肉厚,肉黄白色,透明,易离核,肉质爽脆,化渣,味浓甜有香气。
平南石硖龙眼平均单果重7.0~10.5克,可食部分一般占全果重的67% ~75% ,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21% ~25% ,一般每100克含总糖18克~19克,含维生素C100~110毫克。
平南石硖龙眼种植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新镇乡绅覃敬清先生种植,2013年存留老树108株,具有很高的生产和品种资源保存价值,是全国唯一的石硖龙眼母本园,广西大部分的石硖龙眼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这些老树,现已成为旅游景点。
平南县石硖龙眼的快速发展是从1990年开始,2004年建成了广西第一个龙眼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龙眼加工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平南石硖龙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容县沙田柚
容县沙田柚,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容县沙田柚,产源地为广西容县,生长在特殊的泥沙地,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果实为葫芦形和梨形,果蒂部呈短颈状;果底常有古铜钱大的环状印圈,内有放射沟纹,常称为菊花底或金钱底;单果重1000 - 1500克,果面金黄色;果肉虾肉色,汁饱脆嫩、蜜味清甜;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果实可贮藏150 - 180天,贮后风味尤佳,有水果珍品"天然罐头"之美称。
容县沙田柚营养丰富,直接食用果肉占51.8 - 58.8% ,可溶性固形物12-16% ,粗蛋白质6.4% (干物计),含糖分12% 左右,含酸量0.29% ,维生素C含量100 - 150毫克/100克,居各种柑桔之冠,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B6、烟酸和磷、钙、铁等,有消食、化痰、止咳、润肺、醒酒等功效。
沙田柚发源于容县,清乾隆皇所赐而得名,列为贡品。容县种植沙田柚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原称"羊额籽"。清代容地沙田村夏纪纲在中原某地当官,把家乡名果"羊额籽"赠给共事的朋友品尝,献给巡游江南的乾隆皇帝,食之连声赞好,随赐名"沙田柚"(1771年)。从此,容县沙田柚作为进贡朝廷的珍果,名扬四海,各地广泛引种。
2004年7月20日,原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对“容县沙田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玉林三黄鸡
玉林三黄鸡,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玉林三黄鸡是因羽、嘴、脚黄而得名。三黄鸡的选育时间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鸡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为餐桌上的佳肴。两广更是素有"无鸡不成宴"的民俗,也是养鸡业长久兴旺的原因之一。
玉林三黄肉鸡在放养过程中野性渐现,按需觅食,既有饲料足量供应,又可觅食小虫,叼啄草籽嫩叶,经过长期放养和选种培育,加上"良种化工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纯选育和开展经济杂交相结合,玉林三黄鸡逐渐在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从外观看体形矮小、结构匀称,吃起来骨细皮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这色、香、味、格俱全的独特风味已经成为了三黄鸡中的佼佼者。
2005年,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玉林市为“中国三黄鸡之乡”称号。
2019年1月,玉州区入选玉林三黄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陆川猪
陆川猪因原产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陆川猪短、宽、肥、圆,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成熟早繁殖力高,母性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广耐粗饲并且抗病能力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陆川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陆川猪体型特点是矮、短、肥、宽、圆,头较短小,体型紧凑,嘴中等长,鼻梁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额较宽,有"丫"字型或棱形皱纹,额中间多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外伸,背腰宽稍凹陷,腹大似船底形;殿短稍倾斜,尾根高,四肢粗短;蹄宽,多呈卧系;有效乳头6-7对,多则8对;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头、耳、颈背、腰、殿、尾为黑色,其余均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白晕带;头颈交接处多有一条2-3厘米宽的白带,毛色稳定。陆川猪的特性是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杂交优势明显;早熟易肥,肉质鲜嫩;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
陆川猪肉质鲜嫩,脂肪含量较高,口感好,味道醇香。据检测,陆川猪背最长肌脂肪含量为8.86% ,热能为697.9千焦/100克,蛋白质含量为20.9% 。
陆川猪始于汉而盛于唐,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汉代被罗马帝国引入,育成了古代罗马猪(又名拿波利坦猪),18世纪输出英国,育成巴克夏猪,现代被列为国家级"三保"品种,饮誉"理想杂交母本"称号,得到"优良肉质将会打遍天下无敌手"评价。
陆川猪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的《陆川县志》就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清朝以来,陆川猪和北流鱼、博白蕹菜、郁林狗肉、兴业大薯在桂东南乃至广西为家喻户晓的特产。据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5年,陆川县饲养的生猪全部为陆川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末)陆川猪存栏4.6万头,解放时期(1949年末)存栏2.83万头。
新中国成立后,经广西知名畜牧专家对陆川猪进行调查、研究、鉴定,并发表论文,陆川猪开始弛名。
20世纪60年代末,越南曾从陆川县引过陆川种猪20多头。
1972年开始,广西猪育种协作组确定以约克、长白猪为父本,陆川猪为母本开展经济杂交,陆川猪成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广泛采用的杂交母本。
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东顺德县召开全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被人称为全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
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川县每年外销陆川种母猪20万头以上,销往广东、海南的陆川猪杂交猪苗在100万头以上,使陆川成为广西猪苗生产基地。
百色番茄
百色番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百色市处于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高75% ,工矿企业较少,空气清新、水质好。番茄可种于灌溉条件好的田地。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赤红壤、红壤、黄红壤、棕色石灰土。种植番茄土壤以上述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为主。土体深度1.5米以上,pH5.5~7.5,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5~35克/千克,全氮1.2~1.8克/千克,全磷0.35~0.80克/千克,全钾8~15克/千克,速效钾60~100毫克/千克,可以满足番茄根系生长发育所需,为番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份,产出的番茄品质独特,果形、果色俱佳。
百色番茄品种品质特征。千禧:樱桃番茄,果实椭圆形,果色鲜红,口感脆、清甜,果实较硬,耐贮运,品质优。
红妃6号:樱桃番茄,果实椭圆形,果色大红,甜酸适中、口感好,果硬,耐贮运,品质优。
金币:樱桃番茄,果实短椭圆形,金黄色,有光泽;果肉橙黄色,脆甜可口;果实硬,耐贮运,品质优。
艾比利:大果型番茄,果实高扁圆形,淡红色,口感好,果实硬,耐贮运,品质优。
罗拉:大果型番茄,果实高扁圆形,深红色,口感佳,果实硬,无青肩,耐贮运。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百色番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百色芒果
百色芒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百色芒果外观靓丽、香气浓郁、味道甘甜、品质优良,果实皮色新鲜,着色良好有光泽,外观亮丽,果粉较厚;果肉呈黄至橙黄色,核小肉厚,肉质嫩滑,纤维少,口感清甜爽口。
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百色市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该气候下更适合口感清甜爽口的百色芒果生长。
百色芒果在百色种植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广西通志·卷二十》记载"芒果田州土州(今田东、田阳)出树扶疎(shū)直上枝叶秋冬不凋每二月另抽嫩枝细花丛生色淡黄结实五月熟大如桃黄色味甘香。"《横州志》(1899)记载:南宁、镇南、田南(右江区)出产扁桃(柳叶芒)"冬不凋",最好的食用方法为"熟则自落,藏一、二日,肉成膏液,味甜而甘,如摘食之则酸。"
《田阳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那坡街大商家黄恒栈从南亚的菲律宾引进4株吕宋芒,种于田阳县那坡镇境内,现仅保留有一株,树高10多米。这是百色市最早的芒果栽培记录,但据民间调查,右江区(原百色市)和田阳县种植"本地芒"的历史比黄恒栈引种的芒果还要早,现在的"罗索大芒"(产于右江区龙景街道逻索村)、"大湾大扁桃"(当地称"公芒",产于右江区龙景街道大湾村)及"大楞野生冬芒"(产于右江区大楞乡)都有三百多年生的芒果树,至今仍有较强的开花结果能力。在田阳县那坡镇那芘村那吉屯、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福禄屯等地,现还活100多株的芒果上百年的老树,树干直径约1.8米,3个成年人合抱不过、树高约20米。据村民介绍,村中这些芒果老树都是300多年前祖先们开村时种植的。现在,这些老树每株每年可产出芒果3000多斤,当地居民把它们称之为"芒果的祖先"、"芒果王"。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果树卷》(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的一书第25章)记载:"中国芒果产区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右江河谷的田阳、田东、百色等县市;"广西百色等地有200~400年生老树"。
而"百色芒果"这一称呼是从1966年开始广泛流传的,据《(67)色外直站字第009号》文中记载的"关于收购芒果、扁桃的请示",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去年南宁市罐头厂曾派人来色收订拾吨多芒果加工罐头,听说百色芒果很好......","百色芒果"就是从这里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宜州桑蚕茧
宜州桑蚕茧,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宜州是中国蚕桑之乡,宜州桑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茧形茧幅均匀,茧色洁白,光泽好,茧衣少、蓬松,缩皱均匀,厚薄均匀,上车率高。宜州桑蚕茧解舒率为53.91% -69.69% ;茧丝纤度2.171-2.399旦尼尔;万米吊糙为1.90-3.80次。
20世纪70年代,宜州区有专门的桑蚕生产服务管理机构。
1993年-2005年,宜州区桑园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宜州区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排在全国县域第一。
2006年以来,宜州市借助“东桑西移”工程和“东桑西移一浙桂行动计划”,通过实行以工辅农和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017年,宜州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桑蚕产业成为宜州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商销售总值达62.6亿元。
2018年,宜州区桑园面积持续扩大,桑蚕业已成为宜州强区富农、惠民增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的产业格局。
2018年,宜州区推进国家级桑蚕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桑蚕茧丝绸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宜州桑蚕茧”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宜州桑蚕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