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遵义特产,是指遵义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遵义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遵义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遵义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 | 特产 |
---|---|
遵义市 | 遵义合马山羊 遵义绿豆粉 遵义豆花面 刘二妈米皮 遵义羊肉粉 遵义鸡蛋糕 遵义美食 |
红花岗区 | 遵义老谢氏鸡蛋糕 遵义海龙贡米 |
播州区 | 遵义尚稽豆腐皮 |
绥阳县 | 绥阳空心面 绥阳鱼香菜 绥阳朝天椒 |
道真县 | 道真灰粑 道真灰豆腐果 道真莽海椒 道真萝卜花 道真洛党鸡 |
凤冈县 | 凤冈锌硒茶 凤冈养生油茶 |
湄潭县 | 湄潭翠芽 湄潭特产 湄潭蛋裹辉煌 湄潭米豆腐 湄潭金家“豆腐丸子” |
余庆县 | 余庆红金橘 余庆大凉山米精米 余庆大乌江泡辣椒 余庆泥塑牛 余庆苦丁茶 |
赤水市 | 赤水侗乡腌鱼 赤水四洞沟“虫茶” 赤水玉兰片 赤水竹乡鸡 赤水猪儿粑 |
仁怀市 | 仁怀血粑 仁怀三把鸡 |
下面是遵义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遵义合马山羊
“合马山羊”是贵州四大优良品种之一的黔北麻羊 ,“合马羊肉”则是黔北颇有名气的特色食品。近年来,合马山羊的烹调技艺得到更一步改进,推出了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已成为酒乡人民宴请宾客的一道佳肴,同时也成为合马镇人民的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
为进一步推介合马羊肉,展示合马羊肉的独特风格,合马镇政府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并在茅习公路一侧镌刻一座高2M的“合马羊 ”雕塑,喜迎八方来客。
遵义绿豆粉
绿豆粉是黔北民间最受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在凤冈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推绿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则有家家吃绿豆粉的习俗。绿豆粉的主料是大米和绿豆。将浸泡好的大米与绿豆拌匀,便可磨浆。把浆舀入大铁锅炕绿豆皮,然后用木刮刮匀刮平,一般3分钟即可烤好一张绿豆皮。
绿豆粉的吃法多种多样,味道各有不同。有的放上豆豉,麻辣的椒油,再来一箸嫩嫩豌豆尖或脆生生的酸菜,清淡而爽口;有加入脆哨、榨菜、瘦肉,吃起来又别有风味。
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创制于本世纪初,迄今已近百年之久。今天的遵义市,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
制法:(1)“宽刀面”选用上等面粉掺和新鲜鸡蛋,再加少量芡粉和碱水制作而成,成品面条比普通面条宽一些,稍长一些。
(2)“豆花”,选用黄豆磨浆点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后再用豆浆煮熟,其特点是细嫩软绵。
(3)“佐料”有肉末、麻油,熟菜油、细辣椒油、猪油、鱼香菜、姜丝、香椒末、葱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等,有的还加上碎细的鱿鱼、鸡丁、猪蹄筋等。
(4)食用时将煮熟的面条盛装在1碗内,盖上煮熟的豆花,盛上豆浆。用1小碟拌匀的佐料。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 特点:趁热蘸食,鲜香嫩滑,食欲顿开。
刘二妈米皮
刘二妈米皮可谓遵义的老字号的名小吃,它起源于90年代,开店到现在已遍布遵义各个地方.朋友你不妨去尝尝它独到的口味!
凉拌米皮原料:米皮(卷粉)250克,大头菜10克,榨菜10克、盐菜10克、酥黄豆10克,绿豆芽10克。
调料:红油辣椒、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味精、姜蒜水、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拌。大米磨成米浆舀入刷过熟油的蒸盘内摊匀蒸熟,待凉后改刀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放入盘中,用沸水烫一下,加入半勺凉开水和氽熟的绿豆芽,再将大头菜、盐菜、酥黄豆、葱花放于米皮上,用红油辣椒、酱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姜蒜水兑成汁浇淋在米皮上即成。
风味特色:米皮洁白,香辣爽口,开胃生津,为素斋小吃,因最初是寺庙中和尚所做,后流行于遵义地区,故又称和尚米皮,也称遵义米皮。
技术要领:磨米浆时水不能加过多,酱油要少放,否则色不好
遵义羊肉粉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
羊肉粉是遵义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省内外。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 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做法 是先将米粉在开水锅里烫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 层薄簿的熟羊肉片,冲入滚烫的原汁汤,最后浇上鲜红的辣椒油,并撒上一些花椒粉, 蒜苗、香葱、芫荽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遵义羊肉粉在制作过程中,选料特殊。首先是羊,在黔东北的思南、德江、凤闵、务州、道真、正安一带,有一种特殊的矮脚山羊,既肥又无膻气。选用这种矮脚山羊的羊肉最为上乘,最好是当天宰杀后入锅,下锅后用大火煮开改用文火煨,而后取出肉切成薄片。粉煮好后将肉片用开水烫热,加上鲜骨汤即可食用,品尝羊肉粉讲究喝原汤品原味。
在羊肉米粉汤上浇下鲜红的辣椒油,再撒上花椒粉、蒜苗、香葱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非常诱人。遵义羊肉粉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具滋阴壮阳的功能。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为遵义地区的名小吃,获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遵义鸡蛋糕
据说遵义鸡蛋糕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百年多历史。
遵义鸡蛋糕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独具特色而闻名。它以上等鲜鸡蛋、白糖、好香油、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将蛋白与蛋黄分离,然后以蛋白打成泡沫,将其他原料按比例和顺序掺入搅拌成浆湖状,然后倒入抹有少许油的模子内放入炉中烧烤而成,特点是酥软有弹性(指压起窝,指放复平),滋润,不腥不腻,半月不减其新鲜颜色。
遵义美食
羊肉粉:离乡在外的遵义人只要回家,最牵挂的莫过于吃一碗加、加、加肉的羊肉粉!羊肉粉牵动着无数遵义人的情怀。至今,不少遵义人都还相信,冬至吃碗热腾腾的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会冷。相传遵义羊肉粉是杨端入播时带来的,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到清代中期,遵义羊肉粉已经闻名遐迩,享誉西南。
豆花面: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小吃,是遵义人的独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说豆花面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专为到湘山寺烧香拜佛的人开设的,因而取利微薄。后经过改进,加上了肉臊,才有了今天的遵义豆花面。豆花面是在面条上盖上雪白的豆花,将面条浸在豆浆中。吃豆花面有干拌和蘸水两种,干拌时把豆花、辣椒、鱼香草和面条一起拌匀,红绿白相间,甚是诱人;蘸水则是一小碟拌好的佐料,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既有豆花的清爽,又有面条的润滑,伴随遵义辣椒独有的辣味,让人食欲大增。
烤黄糕粑:寒冷的夜晚,朋友家人紧紧围坐在火炉旁,一片片切好的黄糕粑烤在火炉盘上,暖人的灯光、金黄的黄糕粑、浓浓的米香……这是多少遵义人儿时冬天里的记忆。遵义黄糕粑最出名的是南白黄糕粑,其原料是上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蒸制而成。黄糕粑的米香、笋叶的清香加上糯米香和黄豆香混合起来,香甜无比。
赤水全竹宴:全竹宴是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筒豆花、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全竹宴”,炒、炖、烤、煲、烩、凉拌,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
湄潭全茶宴: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清代《贵州通志》也有过记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随着岁月的积淀,湄潭人也将茶叶的汁、粉、叶,作为食材原料,创造出了独特的舌尖智慧:茶与蔬菜结合,有提香增鲜的作用,与肉类结合,则是充分发挥了茶碱去腥除油腻的功效。
务川仡佬三幺台:一台茶席接风洗尘,二台酒席八仙醉酒,三台饭席四方团圆。仡佬三幺台,寓意深远,色香味都有,作为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
除了这些,遵义的冬天,诱人的美食还有很多,炒洋芋、刘二妈米皮、肖二孃肉片粉、老泰来面馆、乌江豆腐鱼……红色遵义不仅是会议之都,转折之城,它还是一座聚集众多美食的城市。来到遵义,你会拥有热腾腾的早餐、丰盛的午餐、甜甜的下午茶、热和麻辣的晚餐,最后还有啤酒配烧烤的夜宵。一位地道的遵义人,为你配置的早、中、晚餐加夜宵,绝对能做到一个星期不重样,而且都是遵义味道。食在遵义,吃一次,记一世。
遵义老谢氏鸡蛋糕
遵义老谢氏鸡蛋糕是黔北名产,问世已有百余年历史。相传鸡蛋糕最初由一姓周的商人创制经营而后逐渐成名。1902年,在贵州开创印制业的田玉亭,带领人员赴日本学习印刷技术并购设备。期间,专程回遵义带500余份500克鸡蛋糕前去送礼,深受日本人喜爱,竟使遵义鸡蛋糕因此声名远传。
杨成武将军的《伟大的转折》中有“鲜红的橘子,松软的蛋糕,装潢古朴的茅台酒”的记载,并提及时任红军团长的耿飙,在离开遵义途中对未能吃上遵义鸡蛋糕而深表遗憾一事。如今的遵义鸡蛋糕,作为旅游食品和休闲小食品中最大的一宗,广泛分布于贵州城乡各地,是早餐和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品种。
遵义市老谢氏传统火烤鸡蛋糕厂是遵义名吃遵义蛋糕的代表企业,本厂秉承谢家独创的火烤技术生产地道的遵义鸡蛋糕。目前老谢氏蛋糕厂有甜味、椒盐味、葱花味、葡萄干味等7种口味的蛋糕销售。散装、盒装、独立包装等不同包装规格。
遵义海龙贡米
海龙贡米产于红花岗区海龙镇,采用传统水稻栽培方式,土壤熟化成熟度较高,田泥疏软,通透性好,择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栽种,故海龙米名扬海内外,久而不衰,是贵州省优质地方稻米。用海龙米煮饭,饭粒有光泽,气味清香显油气,滋润爽口,软而不粘,味道营养具佳。遵义尚稽豆腐皮
尚稽豆腐皮产于遵义县尚稽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经发酵制成的豆制品。尚稽豆腐皮外呈棕褐色,质地绵韧,虽臭犹香,风味别具。不作任何加工即可食用,也可切丝凉拌,还可用水发软或油炸至半泡后炒肉。
小知识:制作豆腐皮时,将豆腐切成片,草木灰均匀地抹上,然后一片片平放在竹篾上,用草木灰火进行烘烤。烤至两面结硬壳时,将竹篾放入加工豆腐的窖水中浸软,用稻草捆好放在竹篾上,盖上棉被等保温,下面微火加热,让其自然发酵两到三天。等到豆腐片变软呈黑褐色,撒上佐料,再以文火烘干水份即可。
绥阳空心面
绥阳空心面,细如发丝,同时每根面条都是中空的,面条本身含盐,因此也称为“手工盐面”、“空心盐面”、“银丝面”等,绥阳本地则多称“盐水面”。流传于民间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有名的汉族传统面食小吃。早在明清时期就以独特工艺和鲜美风味成为贡品。
具有“中国诗乡”、“中国辣椒之乡”、“国家地质公园”之称的黔北绥阳,因“一宝”而名闻海外,那就是“绥阳空心面”。人称贵州三大宝,“喝茅台、看瀑布、吃空心面”,到了贵州,只要一提绥阳,就迫不及待地想吃“空心面”了。
绥阳空心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唐朝末年,在绥阳县城附近的保林村,有了空心面的生产,经过数十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技艺的改进,工艺日趋成熟和完善,其产品自宋代就走向市场,很快风靡华夏大地,受到皇室的关注,到了元明清时期已成为敬献皇上的贡品。绥阳县洋川镇黄家塆有一位清朝咸丰癸丑年进士张昭,时任北京宛平县令,每年都要从老家运去数担绥阳空心面进献咸丰皇帝。198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苏所著《贵州名产》一书介绍:“绥阳空心面在元朝时就远近闻名”。1988年,绥阳空心面在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的评选中,因其特殊的工艺和对人体的多种功效而受到评委的一致叫好,被授予银奖。从此,绥阳空心面更是名扬海外。
绥阳空心面的加工生产工序十分复杂,总体有72道工序,技术性很强,科技含量高。同时,绥阳空心面的生产,讲究气候磁场,环境水质。在加工生产中,做面工人要心平气和,情感交流,心灵相通。科学配料是绥阳空心面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从配料一开始,就讲究情感的组合,一般都是以夫妻为一组,所以在绥阳民间流传空心面是情感面。科学配料的主要成分是精制的上等面粉,食盐和纯净的当地山泉水,其它成分根据生产种类而定,如鸡蛋空心面、蔬菜空心面、蘑菇空心面、药类空心面等等。其它工序也十分复杂,每一个类型都十余道工序。如开面整个过程就有麻、拉、赶、挑、压、分等十多道工序。曾经有国家部委领导、专家、诗人、文艺家道绥阳县的空心面基地洋川镇保林村参观后,无不慨叹这就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美的所在。
绥阳鱼香菜
鱼香菜,因有鱼香味而得名,学名野薄荷,又名狗肉香。菜叶大如拇指,绿色,常用作调料,鱼香味浓郁,能压抑异味,增加香味。是烹狗肉不可少的调料之一,也是豆花面的必备佐料。绥阳朝天椒
辣椒在中国其它地方有辣子、辣角、番椒、辣茄等称呼,但在绥阳日常都称呼其为海椒。绥阳旧时对辣椒的称呼是“蔊hàn椒”,后谐音为海椒,“海”也喻泊来品之意。辣椒果实的着生有朝地悬挂与朝天竖立之别,果实朝天利于接受阳光,品质更好,绥阳辣椒主要就是朝天着生型的,故此又习惯称呼绥阳辣椒为绥阳朝天椒。
中国喜食辣椒的地区主要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甘肃等省市。世界上从北非经阿拉伯、中亚至东南亚各国和我国西南、西北、华中是 “辣带”,除中国外印度、美国、南美地区也是国际上辣椒的著名产地。
辣椒芬芳的辛辣味,不仅具有增味效果,而且还有添色生华、去膻解腻的作用,辣椒中所含的挥发性香精油,人们食后有心欲畅阔精神轻快之感觉,辣椒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佐餐调味品之一,国内外许许多多名菜佳肴,辣味辣色就是其主要特色,绥阳人更是“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每饭每菜非椒不可”。
辣椒的主要功能成分为辣椒素(即辣椒碱)与辣红素,其中辣椒素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所以辣椒性温热,有健胃消食、祛寒生津、活血通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保健作用,因而有“红色药材”之称,可用来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脾胃受寒、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脚手冻伤等;而辣红素的主要功能在于它具有维生素A活性,它还是一种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的天然色素。辣椒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P、胡萝卜素、铁、磷、钙,独具自身营养保健功能。维生素B同维生素A共存,能有效地延缓衰老,推迟面部皱纹的产生,故辣椒是新一代的化妆美容原料。已有研究认为辣椒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和辣椒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苏联学者研究表明,辣椒中的芸香具有维生素P的活性,对提高人体循环系统毛细血管的强度有突出的功能。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费雷德·伦贝等研究发现,辣椒素是一种新的止痛物质,特别是抑制癌症引起的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抑制传导神经纤维中疼痛物质P的外溢而止痛。辣椒素成功用于临床治疗的疾病有:糖尿病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银屑病等。辣椒这么多独特的功用使其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
辣椒是一种茄科植物,果实通常为圆锥形、圆形、扁圆或长圆形,未成熟时浓绿光亮,成熟后变成鲜艳的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常见。根据果实的形态和着生方式,通常分为五个变种,即樱桃椒、圆锥椒、簇生椒、牛角椒和甜柿椒。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和胎座组织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但也有仅含微量或不含辣味素的甜椒(也叫灯笼椒、柿子椒)。绥阳辣椒为一年生的,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中国海南、广西、广东及云南的南部,辣椒可以露地越冬,到第二年春暖,又可发生新芽,为多年生的。
绥阳辣椒的种类从植物学角度以果实的形态为主要特征来分类,分为圆锥形朝天椒、细指形朝天椒(黄杨小米辣)、簇生朝天椒(纂椒)3个类型。
绥阳人民日常都要制作使用“煳海椒”面等,而每当秋椒上市,几乎所有的农家及城镇居民,都要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糟海椒”等一系列辣椒食品备用。
道真灰粑
仡佬族居住地,地处川黔边沿,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饮食全凭自己的智慧创造,尤其是招待客人,主人更是奇思妙想,想方设法做出独特的食品,让客人好好享受,一方面展示家族主妇高超的饮食技艺,另一方面则显示这个家庭的富有,因而“灰粑”也就成了农家的风味食品。
灰粑的制作方法独特,细节讲究,尤其是在蒸煮时要准确把握火侯。否则吃起来或酸或粘稠。首先要选择极好的糯谷草(没有受过病虫害、发霉变质的稻草)用火烧成灰,冷却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细白沙布垫好的簸箕里,下面放上干净的木盆或瓷盆,用开水淋在稻草灰上,灰水漏入木盆备用。其次是将上等大米淘好沥干水后放入灰水中浸泡大约一小时,用石磨磨成浆,将米浆放在大铁锅里煮,煮到半熟后舀起来装入盆内冷确,至不烫手时抓起捏成10厘米大小的粑团,灰粑是否好吃,关键就在做粑团时的工序,每捏成一个就均匀地放在用篾条编成的“粑折”上,将放满“粑团”的“粑折”抬到大铁锅内,盖好“毛盖” (篾条编织的锅盖),用大火蒸约半小时,灰粑就可以起锅了。蒸好的灰粑装在盆子里,尤如珍珠闪闪发光。
道真灰豆腐果
灰豆腐果,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特产。是道真仡佬族苗族同胞在加工豆制品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产品,它以味道鲜美可口著称,并能与多种食物混合做成不同的饮食。产品己销往重庆、四川、武汉、上海、深圳、广东、海南、江苏、贵阳、遵义等地。
灰豆腐果的制作分三个环节,首先,制作豆腐。用上等黄豆浸泡十二小时,用石磨将黄豆磨成豆浆,在铁锅内烧沸用细纱布过滤,取滤过的豆浆重新烧开,再用胆巴点清,待沉淀后成为鲜嫩的豆腐,将豆腐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豆腐箱,箱内垫上干净消毒的纱布,再将纱布折起来包好,盖上项盖。放上重量适当的石块压在顶盖上。约半小时后,将压紧的豆腐取出,切成厚3厘米、宽3厘米、长l 0厘米的豆腐条,均匀地铺在案板上,然后用稻草灰或麦杆灰、柴火灰盖上,二十四小时后灰已将豆腐的水份吸干,豆腐条己初见豆腐果的形状,并发出一定的香味。最后,将大铁锅用火烧热,把事先准备好的柏香叶灰或油桐壳灰放入锅中炒热至烫手时把豆腐条放入锅中,与柏香灰或制壳灰煎炒,豆腐条不断鼓起膨长.中间成蜂窝状、外观呈黄白色、圆柱状为止。这时迅速用筛子筛去灰粉,灰豆腐果就这样制作完成了。这种灰豆腐果.一般可保存六个月以上。若通过烘干,保质期可延长至12个月。
它的食用方法可分为炒、煮两种。第一种:用温水将豆腐果浸泡十分钟(淘米水最佳,它可以增强去沙、增白的效果),再洗净。取植物油适量,把洗净的灰豆腐果放入锅中煎炒,加入适当淀粉、生姜、大蒜、葱、食盐,炒好后即可启锅食用。
第二种:即用上述方法洗净豆腐果,放在筲箕里渗干水。可以放在炖鸡、猪脚、排骨、羊肉、竹笋等汤类食物中炖着食用,也可作为火锅的添加菜肴煮着吃。煮好后的灰豆腐果飘浮在汤上,尤如一朵朵尚未采摘的棉花,给人以丰收的喜悦心情,渴望尽快收入囔中。
道真莽海椒
新鲜成熟的红辣椒。通过仡佬族妇女们的巧手制作,便成了一面是红色,另一面象鱼肚一样的白色食品。当地人们称它叫“海椒鱼、莽海椒”。
每当辣椒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这种食品,有的大户人家制作来要一直食用到第二年。由于它味道十足,富含营养,开胃补气,色泽鲜艳美观,是仡佬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独特菜肴。
制作莽海椒的用料主要有两种:一是鲜红的辣椒;二是雪白的糯米面。
制作时先挑选新鲜的上等红辣椒,个头大致一样,肉质较厚且硬度较强的最好。用剪刀煎去辣椒蒂柄,洗净凉干,再用大针从蒂柄处由外向里划一长口到顶端,然后把碾磨成细粉的糯米面加适当的食盐、花椒面拌均匀。再填装在辣椒“肚”里,一直装填到辣椒壳饱满,用大母指将米面压实,并将它红背向下,白肚向上一个紧贴一个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濮菜坛内。
装完后用扩叶盖上,再用竹片圈起来压紧坛口,倒立于装有干净水的石钵或瓷钵碗内。钵内的水要低于坛内的海椒鱼,否则坛内的莽海椒会被水淹过而变坏。
只要勤换钵内的水,濮的莽海椒就不会变味,发霉或烂掉,一直都会保持独特的味道。时间越长,风味就越佳,看上去形不变,色如初。
吃这种莽海椒时,要先放在饭甑上蒸熟后,再拣出来用食用油煎炒或用植物油炸,加上适当食盐、蒜、葱、味精佐料即可食用。
道真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这道菜一端上桌,桌上仿佛插上了一朵莲花,它的型状白里透红,红中显枝,枝中出奇。给餐桌上增添了非常奇妙的风采,这道菜一般放在桌子的下席方,就象一朵鲜花摆在那里。意味着座在下席方的人正象一朵盛开的鲜花。其味道有酸有甜,有辣有麻,既醒酒又开胃。是仡家人接待客人的佳肴。
制作萝卜花的源料主要有萝卜、红色泡辣椒、泡姜。首先选上等萝卜洗净,切成一毫米左右厚的萝卜片,用篾条串起来,挂在风向处,待到一定时候将萝卜片取下,用清水洗净,放适当食盐搓揉至盐味被萝卜片吸收为止。然后将泡菜坛里的泡姜、红辣椒取出,切成条状,泡姜丝要切得细长,最好是辣椒丝和泡姜丝都切成同等细长,这样制作的萝卜花形状大小一致,增加美感。制作时,用尖刀将萝卜片中央划两条口子,把姜丝和辣椒丝穿在萝卜片中,然后卷起来穿扣好,萝卜花就做成了。即可开始食用。
若随时都存此菜招待客人,则要制作好后放在陶瓷罐中“濮”起来,勤换钵里的水才不会变质,长期萝卜花存放味道更鲜。也可以制作完后,用篾条串起来,挂着吹一段时间,用米酒或白糖水依浸泡着吃会更加可口,这道菜是仡家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制作的一道名菜。尤其是在农村,每家每户备有这样的下酒菜,因为在劳作时,既要招待好客人,又不耽误农时,且能够表达仡山苗寨的人们对客人的欢迎与尊重,只有将自家坛中的好菜取出来配上酒水让客人享受一番,才觉得对得起客人;一方面表达这里的人们对尊敬的客人象萝卜一样实心实意,另一方面则表达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友谊能够开花结果,成为主人的常客。
道真洛党鸡
洛党(药名党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因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洛龙镇、阳溪镇主产而得名。它的单名叫支党参、条党参,因其根条粗大、肉质肥厚,又称蛮党参。属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新鲜时折断有白色乳汁,具有特殊香味,根部入药。体长30厘米以上,断面上粗下细,外皮呈灰黄色或棕灰色。肉质肥厚有韧性而不易折断。一般在海拔l -之间的丛林地带或者荒地石窖生长。
1964年经国家医药局鉴定,其昧甘、平,且具有健脾、益气、补血、生津的功能,并含有较高的皂干、菊糖、微量生物碱和有益于人体的十多种微量元素而位居全国党参第三位。并载入《中国医药大词典》。居住在黔北极地的仡佬先民,为了有一个强状的身体,经常将自家喂养的土鸡宰杀后与洛党参炖着吃,因而得名“洛党鸡”,这一独特的膳食佳肴。而今已成为仡佬族餐中的一枝独秀。
洛党鸡”的制作工艺可见一般,有它独特的程序和适时的火候。首先取适量的洛党放入水中浸泡,若是晾干的则要用20至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两小时以上,反复用手逐根搓洗,不能将皮搓掉,待洗净后切成长约2厘米左右的断节,茎大的要一破两开,放在筲箕里透水;其次,将事先准备好的土鸡灌上一勺白酒,让鸡在似醉非醉中断气,一方面便于去毛,另一方面增加鸡的血液循环以充分利用其营养。宰杀后的鸡要用菜籽油煎炒至发黄,这时将洛党放入其中混合煎炒,煎炒好后放入生姜、大蒜、花椒、等配料,加入7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适量,温火炖至4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因“洛党鸡”食用后能够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豉阴清阳,振动中气却没有刚燥之弊,同时还具有药昧,清香可口,含糖量高、化渣性强。喝起汤来真是味道十足,耐人寻味。如今,凡踏上道真这块神秘士地的客人,都会慕名前去“洛党鸡”饮食店品尝一番,大多还要买些回去供亲明好友品尝。同时,“洛党”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阳溪镇以及洛龙镇大塘民俗村是“洛党鸡”的摇篮,周边地区特别足毗邻重庆等地的人们,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便三五成群到这里来,一饱口福。
凤冈锌硒茶
凤冈富锌富硒茶,贵州省凤冈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锌硒茶,是因土壤里含有天然的锌硒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种植,使之自然吸收于茶叶中,其茶叶浸泡所析出的锌硒元素易于人体吸收,天然无毒副作用。凤冈锌硒茶,不但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且富含锌硒微量元素,其锌含量为55.4-103.2毫克/千克,硒含量为1.38-2.03毫克/千克,正是人体所需的最佳适宜量。
凤冈富锌富硒茶采用生态建园模式,形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的特色茶园。其茶叶品质高端,特色奇绝,外形匀整紧索,色泽灰绿油润,栗香高长沁脾,滋味鲜爽润喉,汤色黄绿锃亮,叶底嫩绿耐泡。
凤冈产茶历史悠久,就史载已两千多年。
早在汉代,就有《汉书》、《史记》载:汉使臣唐蒙出使夜郎,发现了夜郎之特产蒟酱、茶叶。今凤冈地在秦汉时,处夜郎方国之东北部边沿。
东晋《华阳国志》载:平夷产茶蜜。时平夷为今贵州西、北大部区域含今凤冈县地。
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唐夷州彼时辖绥阳、宁夷、都上、义泉、洋川诸县,其州治就在今凤冈县绥阳镇场集边,唐绥阳县治所就在今凤冈县永安镇境。
宋代,《太平寰宇记》载:夷州,土产茶、朱砂、水银、蜡烛、犀角。
凤冈县种茶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清朝以前的茶场都是官办为主,民间很少有人种茶,近代因为各种原因茶叶生产基本没有发展。1949年前,凤冈没有成片茶园,只有零星茶丛和野生茶树。
凤冈锌硒茶分别在中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赛(事)活动中胜出,累计获得了58个金奖;先后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三次)、贵州省五大名茶、贵州省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
凤冈县先后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诸多殊荣。
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凤冈养生油茶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 “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
凤冈养生油茶的备料为:花生米、核桃仁、黄豆、芝麻、油渣、茶叶、菜籽油。
基本做法:一是将上述原料进行炒制或用油炸好后放入擂钵捣碎成沙粒或粉状,将荞皮、米花、黄饺等茶点用油炸脆备用。二是打茶糕,用菜籽油微火将茶叶炸黄,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再放入备好的黄豆、花生、核桃仁等配料,用长柄木瓢在铁锅内慢慢摁压,直至成为糊状的茶糕。三是熬油茶,将菜籽油放入锅内腊制,再放入制好后的茶糕,然后加水煮沸,放入适量的盐、花椒粉、猪油渣,撒上炒熟的芝麻,香喷喷的油茶就做好了。
特点是:一是、从用料上可以看出土家油茶是一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料都是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叶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二是、其用油是有机食用菜籽油,有益于人体健康。三是、制作土家油茶的关键是要做好茶糕,掌握火侯,摁压恰到好处,古有“嘎油茶”之说。四是、吃油茶,我们叫她“茶香入心解醉人”,油茶已不只是随便喝的一种饮料更是一种食品,凤冈人民誉之为“干劲汤”。五是、吃油茶是一种生活享受,闻闻茶香、品品茶味、尝尝美食,酥脆的茶点爽口、清香的油茶爽心,既能果腹充饥、又能舒心畅神,是凤冈土家儿女不可缺少的生活食品。
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1943年,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
1954年,湄潭县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潭翠芽。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湄潭翠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湄潭翠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湄潭翠芽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2月26日,贵州省湄潭县湄潭翠芽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湄潭特产
湄潭特产主要有:湄潭翠芽、茅贡米(大粒香)、红阳猕猴桃、湄窖酒等。
1、湄潭翠芽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产地 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1-2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2厘米、2.5厘米。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 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品质特点: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湄江茶是茶中佳品,适合买回家馈赠亲。
2、茅贡米
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现有原米生产基地6个。湄潭茅坝米在明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而美名远扬,故称为“茅贡米”。茅贡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粘润,天然清香,入口松软有弹性,回味香甜悠长,为米中精品。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办学时,校长竺可桢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黔中之宝”。
2001年,茅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2年,茅贡牌珠光营养米被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食品专业委员会确认为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2003年10月,茅贡牌顶级香米、珠光营养米、硒锌米又荣获“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 称号;2003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茅贡”牌“顶级香”优质稻米以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国十大优质精米金奖”。
3、红阳猕猴桃
基地建设在湄潭县马山镇清江村,面积3万亩。
红阳猕猴桃的特性红阳猕猴桃果实中大、整齐,一般单果重60—110g,最大果重130g;果实为短圆柱形,果皮呈绿褐色,无毛。果汁特多,酸甜适中,清香爽口;鲜食、加工俱佳,特别适合制作工艺菜肴。红阳猕猴桃总糖高13.45% ,高出世界流行品种海沃特近5个百分点,而总酸只有0.49% ,可溶性固形物16.5% ,富含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及十七种氨基酸,维C高达135,8月下旬陆续上市,采用温控法可贮至翌年二月。红阳猕猴桃果心横截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形似太阳,光芒四射,美艳夺目,看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含有补血养颜功效的红色素。
4、湄窖酒
由贵州湄窖集团生产。
湄窖酒选用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浓香型白酒传统生产工艺,混蒸混糟、续糟发酵,经蒸馏、储存、勾兑精制而成。具有清澈透明、芳香浓郁、绵甜爽净、回味悠长等特点。被中外专家评为酒中珍品,备受消费者青睐。1983年以来,湄窖酒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同年秋,在具有800年历史的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技压群芳,独占鳌头,荣获唯一白酒金奖,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外机构专用酒。此后,相继在北京、纽约、东京等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1年荣获“新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
湄潭蛋裹辉煌
蛋裹辉煌是遵义湄潭县的一道特殊小吃,其做法如下:
1、将火腿、蔬菜等一起炒香之后,放入糯米饭,炒至均匀,加入盐、胡椒粉等调味;
2、将打好的鸡蛋,加一点点盐,用筷子弄成蛋饼状;
3、将炒好的糯米饭扑在蛋皮上,包起来呈金黄色,美味可佳。
湄潭米豆腐
湄潭米豆腐色泽红亮,酸辣可口,清凉解暑,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将米豆腐切成长5厘米的条或菱形的片放入盘内,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放于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调料兑成汁,浇淋于米豆腐上即可。湄潭金家“豆腐丸子”
金家豆腐丸为居民金士廉在县城独家经营的风味小吃,30年代在县城十字街鸡市巷口已有出售,至今已历四代。
金家豆腐丸外形美观,形如松球,闻之则油香扑鼻,入口外脆内嫩,嫩滑爽口,调料独特,麻、辣、香、鲜俱全。既可作街头小吃,也可上宴席增加花色。
余庆红金橘
“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
如今,红金橘已遍布全县各地,形成了县内的一大产业,每当挂果时节,人们就会时时怀念当年的红军和“红军橘”。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余庆大凉山米精米
大凉山米精选无公害的优质稻基地稻谷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经精加工而成。米粒细长,外表晶莹剔透,颗粒柔滑,这样晶莹、细腻、可口,在煲煮时周围更能体呋浓郁的清香。软、香、饭菜呋清香疏软不粘,更能保持口感一惯性,适合任何口感之食用。余庆大乌江泡辣椒
大乌江泡辣椒的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鲜辣椒洗净,晾干水份,然后将其浸泡在特制的酸盐水中。其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辅之以中草药调味及防腐,以保证不变味,不变质,无异味的纯天然本色。本风味食品具有鲜嫩、可口开胃助食欲之特点。余庆泥塑牛
庆县白泥镇民间泥塑艺人黄泽富,是“秦兵马俑”复制第一人,以擅长塑“水牛”著称。所见生活中的事物,随意塑来,形态逼真,无所不像。凡出国茅台酒盒内均配有泥塑“小水牛”一头,以表吉祥。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遵义市南部的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拥有天然野 生苦丁茶资源7万亩,人工栽培密植示范茶3.7万亩。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前后。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 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
据《中华中医辞典》载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痛止泻、生津止渴、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其性凉,微苦显甘,喝后显爽口,回味持久。“余庆苦丁茶”经中科院成部分院、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权威单位检测,苦丁茶内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晒、锌、镁及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在挥发油中发现有7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 抗衰老、抗紫外线辐射、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形成了产品“三 绿、微苦、甘甜、清香、醇爽”的独有特性。
余庆县距名城遵义188公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4℃ -16℃,多数地区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1173mm,无霜期280-300天,雨量充沛,光照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无任何环境污染,是小叶苦丁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无论是天然野生或是人工栽培的苦丁茶质量都属上乘。“狮达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第五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2003年全县苦丁茶产值就达1100万元,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绿色金子”。
赤水侗乡腌鱼
居住在黔东南州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勤劳好客的民族。《黔省竹枝词》云;朴厚民风属四乡,一家春酒几家尝。杀猪屠犬成欢会,酿菜坛开十里香。们家逢年过节都要吃腌肉,但腌鱼却很少食用,只有在举行隆重的婚丧嫁娶或招待尊贵客人时才开窖启腌鱼是侗族人民的传统名菜,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据清乾隆年间(公元一七三六--一七九六年)《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腌鱼祭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每年九、十月间,鱼儿肥壮,气候适宜,是加工腌鱼的大好季节。各地因所处的环境和口味习惯不同,腌鱼的制法和所用原料也就不尽相同。一般是先将鲜鱼(最好是鲤鱼)剖腹,取尽内脏洗净,用食盐腌渍七至十天后,用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等调料与腌渍鲜鱼的盐水拌匀制成腌糟,将腌糟包人鱼腹和擦拭鱼皮,装人腌桶,并用草帘和重石压紧密封。三至四个月后即可开桶取食,也可入窖存放三至八年或更长的时间。
据传十年以上的腌鱼还是治肠炎和止泻的特效药。
日本民族考察团途经我省榕江时,曾尝到腌鱼的美味,赞不绝口,声称是难得的佳肴。腌鱼在腌桶内由于腌糟的发酵作用,既防止了原料的腐化,又使其在长时间内逐渐成熟,故可出桶就食,也可煎吃、炒吃。腌鱼营养丰富,鲜嫩可口,具有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和健胃的功能。
赤水四洞沟“虫茶”
四洞沟“虫茶”,赤水特产,茶中极品,市场罕见,价格昂贵,仅四洞沟景区有少量上市销售,多为赤水人家藏待客。这是采摘野生白茶嫩叶加工发酵,招引一种名叫“化香夜蛾”的昆虫繁殖幼虫,幼虫食酵叶后排泄出一粒粒比油菜籽小的虫屎,人们收集虫晾晒而成虫茶。虫茶富含营养物质,味美可口,爽目沁心,有提神醒酒、解毒清热、降低血压等医药功能。赤水玉兰片
赤水玉兰片以优质楠竹笋加工而成,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 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
品种:玉兰片根据竹笋生长和加工季节的不同,可分为“宝尖”、“冬片”、“桃 片”、“春花”四个种类。
特点:“宝尖”是用“立春”前含苞笋制成,片平滑尖圆,色黄白,肉细嫩,是玉 兰片中的上品。它丰腴肥美,柔弱微脆,形似宝塔,又象龙角,所以又有 “金色宝塔”、“龙角”之称。“冬片”是用“雨水”前的冬笋制成,形状呈对开片,片平光滑,色白、片厚、肉细嫩,节距紧密。“桃片”是由“惊蛰” 前未出土的竹笋制成,片面光洁,节距较密,根部刨尖,肉质稍薄,尚嫩, 味较鲜。“春花”是以“春分”至“清明”之间的春笋制成,节距较疏,节楞凸起,笋肉薄,质较老。这四个品种各具特色,制作工艺都很讲究。如果按玉兰片质量区分,“宝尖”最佳,“冬片”次之,“桃片”第三,“春花” 为下。
成份: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糖等多种营养物质。
工艺:它是利用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嫩冬笋、春笋,经蒸煮、切片、熏磺、焙干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笋干。
赤水竹乡鸡
赤水竹乡鸡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赤水竹乡发展历史鸡悠久,因形成于山川旖旎、地貌奇特、山峰挺秀、雨量充沛、森林葱郁、物种繁多的“楠竹之乡”赤水而得名。据《仁怀直隶厅志· 物产志· 卷十五》和《赤水县志· 养殖业篇》记载:“…本地良种鸡取名竹乡鸡,为肉蛋兼用型,是饲养的主要品种,单冠、平头、胸宽、体深、腹部大而丰满、脚长短适中,羽毛疏松均匀,黑色为主,耳垂紫黑色,喙、腿、爪以黑色较多……,其中乌骨鸡的皮肤、骨骼皆为黑色…”。
原产主要分布于复兴、天台和旺隆等乡镇;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推广,全市各乡镇得到均衡发展,市外部分地方如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经我市原种禽场引进种苗也有所发展。
赤水竹乡鸡主要特征为:体形较大,单冠平头,胸宽体深,背腰平长,腿脚较高,身体结构匀称。羽色以黑色和黑红色为主,杂色次之,白色较少。黑羽母鸡多为纯黑色,黑羽公鸡的颈部、背部和镰羽多带红色羽丝,尾部羽毛油黑带墨绿色光泽。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皮乌、骨乌。部分鸡的肌肉、内脏膜和腹脂膜也为乌黑色。出壳雏鸡平均体重35g、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50g、成年母鸡平均体重2200g;屠宰率高达66.5% —70.5% ;初产日龄170—195天,蛋重52—58g;蛋壳颜色、浅褐色或白色,少有绿色。
赤水猪儿粑
猪儿粑是黔北、川南(赤水、泸州、合江、纳溪)一带的传统名小吃,因它蒸熟出笼后形似洁白滚圆的小猪而得名。
以前猪儿粑只是在农村开春后插秧时,主人给在田间插秧的帮工们打“中伙”(午饭后到晚饭中间的一次加餐)的一种食品。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渐形成了今天黔北川南的一种著名小吃。
赤水猪儿粑选用优质的糯米和当地所产的高山冷水米经过淘、泡、磨、吊、压等工序制成面皮,再配以当地的熟饲料猪肉和竹笋所调配的馅料制作出来的。猪儿粑面皮软糯香滑,不粘牙,馅料更是以鲜香而闻名。特别是刚刚开笼时只见竹制的小蒸笼里一个个洁白晶莹的猪儿粑配上腰间的翠绿蔬菜叶子更是惹人垂涎。
仁怀血粑
血粑,是仁怀市特有的民族食品。血粑呈紫红色,食用时蒸.煮.烤.煎均可,鲜美可口.色.香.味俱佳,放入口中又软又不沾牙。据说,血粑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迁入仁怀,苗族人民杀猪祭祖时,有一个姓陶的妇女,误将玉米面粉掉进猪血中。她将就煮来吃,发觉味道鲜美,便用粮食面粉和猪血做成血粑祭祖和给在家吃。从此苗家便有了这种独特的食品。从部分苗族人民仍有用血粑祭祖的风俗来看,应该说此说是比较可信的。倘真如此,它已诞生了400多年了。仁怀三把鸡
三把鸡是仁怀传统名菜,厨师能三把拔去一只鸡的全部大羽毛,故此得名。
三把鸡不仅拔毛快,烹制也快,只要3分钟的时间,就可把一只拍翅扑腾的活鸡,变成一盘热气腾腾,香鲜可口的辣子鸡丁。你说快不快!这种烹制的神速,不仅能及时满足食者的需要,而且更使菜肴具有新鲜.浓香.鲜脆可口的特点堪称最佳节的省时又味美的快餐。
三把鸡的烹调,既可单人操作,也可三人流水作业,即一人杀鸡拔毛,一人切肉备料,一人掌火烹炒。其制作的主要要求有三:一日勤学苦练,本领过硬。仁怀著名厨师李彬达,是善做此菜的里手。他所做的三把鸡,以色,香,味俱佳而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