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南江县,四川省巴中市辖县,位于四川省东北边缘,幅员3389.5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29个镇、2个乡,2017年常住人口61.25万人。南江县历史悠久,迄今建县1500年历史,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置难江县,因“江水难涉”而名难江。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置盘道县。北周复置难江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入化成县。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复置,更名南江县。

区划名称南江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11922
辖区面积3389.5 km2
人口数量61.25 万人
车牌代码川Y
电话区号0827
邮政编码635600
行政驻地集州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四川省东北边缘

南江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集州街道511922001
沙河镇511922101
长赤镇511922103
正直镇511922104
大河镇511922105
光雾山镇511922106
下两镇511922108
赶场镇511922109
杨坝镇511922110
天池镇511922111
关坝镇511922112
红光镇511922113
元潭镇511922114
赤溪镇511922115
八庙镇511922116
双流镇511922117
坪河镇511922118
桥亭镇511922119
和平镇511922120
侯家镇511922121
仁和镇511922122
高塔镇511922123
兴马镇511922125
关门镇511922126
石滩镇511922127
高桥镇511922128
贵民镇511922130
关路镇511922131
云顶镇511922132
公山镇511922133
团结乡511922204
神门乡511922229

南江县建置沿革

南江古属巴国之地,汉为益州之境。南北朝时期梁普通六年(525年)立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梁之东巴州为集州,州治所在今南江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集州辖难江、曲细(后改为长池县)、符阳、白石四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废集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难江县属之。

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集州,难江县改属巴州清化郡。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难江县并入化成县,属四川行中书省广元路(治所在今沔县东)之保宁府(治所在今阆中)巴州辖。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复置南江县,并以“南”易“难”,取南屯河为南江而名之,县治所在今南江镇。

清代,南江县仍置,属川北道保宁府。

中华民国3年(1914年)南江县属嘉陵道。

民国8年(1919年),四川实行军阀“防区制”,南江县属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防区。川陕苏区时,红四方面军于民国22年(1933年)2月14日置南江县,5月30日置长赤县。

民国24年(1935年)6月,南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1949年)12月19日,隶属未变,县治所未动。

1949年12月19日,南江城解放。南江县属川北行政区达县专区。

1984年5月,改达县专区为达县地区,南江县属达县地区。

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巴中地区,南江县划属巴中地区。

2000年12月,撤销巴中地区设立巴中市,南江县辖属巴中市。

南江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总面积3382.8平方公里,地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东邻通江,南接巴州,西界旺苍,北靠陕西省南郑县。南低北高,属中深切割中山地貌。全县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31公里, 总面积3382.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江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370米(凤仪乡桑树坝村),最高海拔2507米(光雾山),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地形复杂,溪沟纵横,山水相依。

气候

南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无霜期259天。

水文

南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

一、南江河,南江河纵贯县境中部,发源于玉泉乡九根树,流经关坝、上两、沙滩、桥亭、碾盘、南江镇、小河、石矿、沙河、赤溪、下两、凉水、元潭等乡入巴河。县内流域面积2347.4平方公里,县内河道长121.7公里,出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7.1亿立方米,天然落差134600米,河道比降11.0‰。南江河最大支流赶场河(明月江),发源于铁船山南麓木竹垭,经沙坝、西清、新立、旭光、赶场、关路、兴马、大河、石滩、高桥、在下两河口,注入南江河。全长95.8公里。

二 、正直河(木门河),位于县境西部,从东凡入县境,经和平、九顶、正直、凤仪流入巴中三汇(三江口)。县内流域面积416.8平方公里,境内河道长38.3 公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7.2亿立方米。 天然落差47.60米。河道比降1.2‰。

三、焦家河,位于县境北部,发源子米仓山南的戴家河。 由东向西,流经大坝、桃园,在槐树乡出县境。县境内流域面积402.2平方公里,河道长53.2公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3.9亿立方米,天然落差960米,河道比降18.1‰

南江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江县北部主要是岩溶水及变质岩裂隙水,岩浆岩风化带水。南部主要是红层裂隙水。中部赶场一线为煤系地层碎屑岩屑岩层间裂隙承压水。全县分布最广是红层裂隙和岩溶水。地下水天然露头绝大多数是潜水下降泉。北部地区地下水顺层走向运动为主,分水岭地段多分布小泉,主要河谷两岸多分布大泉。南部山区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含水层的地方溢出成泉,泉流量一般小于1升/秒。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与大气降水变化一致。地下水位变化辐度一般五到三十米。北部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变化一般可达十至十五倍以上。南部红层山区泉水流量变化相对较小,一般为五到六倍。地下水面积为3393.27平方公里。按地下水径流模数计算,年总径流量为1.87亿立方。

矿产资源

南江县资源富集,拥有煤、铁、花岗石等约50种矿产资源,非金属矿及稀有金属等门类齐全。霞石储量1500万吨,石墨矿、煤炭、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钾长石、透辉透闪石、石英、石膏、金矿储量也十分丰富。已探明磁铁矿储量8500万吨,铜矿储量0.8万吨,铜锌矿储量9万吨,霞石铝矿储量1500万吨,石墨矿770万吨,煤炭储量4000万吨,大理石、花岗石储量约3亿立方米,白云石、钾长石、石膏矿、磷矿、金矿储量也十分丰富。

生物资源

南江县境内中药材及茶叶、核桃、板栗、竹荪、翡翠米等土特产品,盛产金银花、天麻、杜仲、黄柏等2300多种。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它还有红豆杉、鹅掌楸、娑罗树、连香树、银杏等珍稀植物20种。

南江县境内有野生动物195种,其中有金猫、云豹、金钱豹、黑熊、红腹角雉、穿山甲、大鲵等国宝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省级保护动物17种。

南江县人口

2018年,南江县出生人口8448人,人口出生率13.01‰,死亡人口3235人,人口死亡率4.98‰,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3‰。年末常住人口为60.8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22.29万人, 乡村人口38.57万人。城镇化率36.6% ,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南江县民俗文化

光雾山红叶节,每年10月在南江县举行。红叶节期间将举办红叶观光游、诺水洞天游、红军故里游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及旅游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洽谈会。红叶,是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景观,其面积为430平方公里。它由40多万亩冰川时期的植物活化石(巴山水青棡)和20多万亩红豆杉、银杏、槲树、黄栌、枫树、槭树、红桦、黄羊木等近千种树的红叶组成。

爨坛戏,爨坛戏的表演模式几乎与民间灯戏一样,其耍坛就是演灯戏。多为一人出场的独角戏,如《献帛》一场戏只有土地老汉一人表演完毕。其次为两人表演的一旦一丑的模式,歌舞并重,近似东北的二人转。

南江县风景名胜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桃园镇北七公里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光雾山重要的旅游景点。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

禹王宫

禹王宫 ,位于南江县长赤镇。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四合院中式砖木结构建筑。

红四门

红四门,位于南江县南江镇。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皇柏林

皇柏林,位于巴南二级标美水泥公路的两旁,历代属国有。有胸径一尺以上的古柏二千八百零余株,最高的达50多米,最大的胸径为二米多,胸径一尺以下的幼树甚多,森林资源二类活立木蓄积量为11551立方米。

巫峡

巫峡,位于川陕交界的南江县明江上游,左靠光雾山,右邻通江诺水河、上承贵民神门、下接断渠风景区,景区方圆5里,沿明江南北延伸,距南江县城仅20公里。小巫峡景色以“十怪三绝”独具特色。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的南江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秦岭—大巴山)的米仓山南麓。该公园建于1995年,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

南江断渠

南江断渠,系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四川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奇观,断渠三面环水,背靠龙山。

南江县名优特产

翡翠米,产于四川省南江县长赤区。该区位于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

金银花,早在60年代初,南江县在中国率先人工栽培金银花,1981年南江被列为“全国金银花基础县”。

黄羊羊肉,黄羊,中等大小偶蹄动物。成兽体长超过1.1米,体重可达30公斤左右。

核桃,又名胡桃,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核桃科,核桃属,在南江县分布四大类,即核桃、铁核桃、野核桃、核桃楸。广泛分布于海拔400—1800米地段,是耐干旱脊薄忌水渍高温理想的中山地区经济树种。南江引进核桃始于汉代,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到七十年代已初具规模,并已驰名省内外,达到外销400—600吨的能力;产量15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的核桃大县。

大叶茶,产于四川省南江县汇滩、流溪、元顶子山等高山茶区。1965年,中国茶叶学会将“南江大叶茶”定为全国21个地方良种之一,1995年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再度认定其为合格茶标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