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南平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南平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南平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南平特产,是指南平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南平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南平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南平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武夷山市武夷岩茶 
建瓯市建瓯笋竹 

下面是南平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岩和岩石上生长的茶,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前人颂扬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古代浓茶或称为酽茶,酽与岩异字同音,也表达有气味浓厚的意思。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根据现的国家标准,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这里要注意的1.出产于武夷山市2798平方公里土地上2,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条索状)。3,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4,武夷岩茶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名茶

二、武夷岩茶的产区是如何划分的?

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武夷山市境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 (武夷岩茶地域非常的明显,只有在武夷山这个生态环境下的茶才具备武夷岩茶的特征,武夷山市周边县市乌龙茶是不能称为武夷岩茶的)

三、武夷岩茶的品由什么构成?

答:岩茶品质由多方面构成,主要环境,工艺,品种构成1、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武夷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5℃,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日照较短,特别适合性喜温湿的茶树生长。这里的土壤为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风化而成,不仅富含茶树生长所需的微量矿物质原素,而且疏松,透水性强。更加上武夷山茶园多数分布在岩壑幽谷之中,四周皆有青山秀岭为屏障,终年云蒸雾润,日光直射时间短,孕育出了武夷岩茶妙不可言的独特岩韵。而且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其环境极其优美而且未受污染。

2、优良的茶树品种:武夷山被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被专家称为“茶树品种王国”有大红袍,武夷水仙,肉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等上百种品种和名枞。”。

3、精湛的制作技术:在几百年的制茶实践中,武夷山茶人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加工乌龙茶的独特的传统科学加工工艺。使其品质特征形成特有的色、形、香、味、韵。

综上所表述以上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茶叶的品质也由以上条件综合决定。

四,什么是“三坑两涧”

答:指“是旧时提法正岩产区的代表为“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浯源涧”,其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温差较小。正岩茶园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正岩主产地有天心岩,马头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现在国家标准称统一为名岩产区,只要记住武夷山风景保护区就可以,简单易记。

五:武夷岩茶的国家质量标准是含哪几项标准?从何时开始保护?

答: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6月13日发布,2002年8月1日实施。大红袍和名枞的感官指标分为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度)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肉桂、水仙、奇种的感官指标分为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自2002年6月24日开始。

六、武夷岩茶的基本品质特征如何?

答:品质特征:外形弯条型(条索状),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 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花果蜜糖香。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有其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七、武夷岩茶应该如何的贮存?

答: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18个月以上。(一般清香型的武夷岩茶较不耐储存,更易出现返青),传统浓香型岩茶(中足火的茶)香味更耐储藏而且储存的时间久后,茶汤滋味反而会更加的醇滑! 武夷岩茶是条索状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内袋用铝泊袋包装效果更佳。只要做到不让茶叶漏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或者其他密封性能好的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保管比较简单,主要做到密封,干燥,避光既可。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是用要锡泊袋密封袋,一定密封性能要好。要不反而容易受潮。

八、能说说岩茶的冲泡要领吗?

答:一,置茶量可根据喝茶的人数,自己的口味灵活调整掌握,置茶量多的时候出水快些,少则慢些,一般7-10克的茶叶以装105毫升水的壶为比例为佳,如果就按体积来置茶,一般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左右。(当然用体积的办法来投放茶量要区别与铁观音的放法,岩茶是条索形,体积相对大,铁观音是经过包揉工艺结实,干茶重.)反正灵活掌握就是!具体的置茶量没有定论。二,水温:要现开现泡。一定用开的水!三浸泡时间一般为1至3泡浸泡1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6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一般可冲至六泡以上。当然冲泡次数,汤色与浸泡时间,和置的茶量有关系。四,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盖子后盖好壶、杯。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九、能说说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吗?

答: 1、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晾青、摇青、做青、 杀青、揉捻、烘干过程。2、武夷岩茶精制过程: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巧妙运作才能最终做出精品茶。其工艺中以做青和焙火最为关键。

做青:将萎凋后的茶叶通过做青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和品质风格的关键工艺。全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形成武夷岩茶茶特有花果香和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

烘焙的目的:1.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以减缓茶叶品质变劣的速度。改善或调整武夷岩茶的香气滋味及茶汤水色,进一步提高品质或以补救粗制过程中的缺陷并将茶叶调制成传统需求的品质。 2.烘焙是决定武夷岩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的重要关键,正确的烘焙方法可显著提高茶叶品质与价值,但烘焙也是最难提摸的加工程序,烘焙的效果受粗制茶的季节、产地、加工技术、新陈、条索、烘焙器具、热源、温度高低、时间长短等影响均甚剧。精制工艺的焙火和初制工艺的做青,具有非常很高的技术含量。

十、何谓“武夷岩茶手工茶”?

答:手工茶一般是指武夷岩茶,在做青工艺中的摇青方法是用手工操作而完成的茶叶,其特点是茶叶品质相对较高、香味纯正、香气较持久耐储。通常手工茶制作的茶叶是制优率高,但是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每次做的茶量少,而且需要师傅非常丰富的经验,要求较高!,

手工做青:将经过萎凋的茶叶薄摊于在竹筛内,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8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来次到百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青进展情况而定,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手工做青——》半手工(竹笼摇青机)——》机械综合做青机

十一、听说武夷岩茶可以陈放是吗?

答:品质好焙足火的岩茶是适合陈放的。岩茶陈放在民间就有着悠久历史可循,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明。经常喝武夷岩茶的茶友都明白刚精制出来的中,高足火岩茶的不能马上喝,要放上一个月至几个月不等,有些甚至达一年上。那时的茶汤更加的醇滑而且韵味强,并且喝了不上火。而传统轻焙火茶,香气好,焙火程度较低上市较早,但是不容易存放,如果保管不当,易出现返青。当然更不提倡可以陈放。虽然民间普通接受品质好焙足火的岩茶可以陈放,但是具体陈放多久最好?目前还没有定论,也无具体标准可以遵循,这也是许多业内人士探讨和有争论的问题。保管妥当的品质好焙足火的岩茶在是香气依然,更加绵长而且水醇滑,风味不凡。还有一种足火陈年岩茶经过多年的陈放后水中滋味醇和,并带有陈香味,润滑,粘稠感,回甘极强。目前市场上陈茶要分两种,一种是当年没卖出去而陈的(品质较差)。另一种是当年品质很好而特别陈放的岩茶(品质较好)。个人认为水仙及大红袍及名枞都比较适合陈放。

十二、武夷岩茶主要有什么品种?目前主要种植了什么品品种?

答: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据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枞和奇种。其中大红袍是从名枞中单列出来的名枞(是名枞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的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有几百、上千种,统归一个系列(名枞是武夷山历代茶人从武夷菜茶中经过单株选育,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单枞”。这些单枞表现好制出了优质的成品茶,便加以命名,称之为“花名”。经过评比斗茶,从众多花名中评选出品质特别优良的,称之为“名枞”。名枞发展后,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这些“名枞”茶叶在武夷岩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名枞”也是原产地保护内容之一)其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汤色橙黄明亮。大部分有野茶的风味。名枞岩茶的生长更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名枞多种植在名岩区内。近年还从外地引进了很多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如丹桂、黄观音、金观音、黄旦、黄奇、矮脚乌龙、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几十种品种。其品种特征较明显,制优率较高,香气好但韵味弱!

肉桂和是水仙是武夷岩茶当家品种,种植面积最大。 肉桂原为武夷岩茶名枞之一,已经选育为福建茶叶品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成品茶特征: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 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不仅仅具武夷茶的传统的滋味特征,更以其持久的香味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今武夷岩茶的“新贵”。在近几年来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中,肉桂茶多次容获金奖,倍受推崇。

水仙国家级品种,其品种特征极明显,韵味极强,香气幽雅,制优率较高,具有典型的树龄越老品质越优之特点,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成品茶特征:条索肥壮(壮实)、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幽长似兰花,棕叶香,香味浓醇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耐冲泡。水仙属于半乔木型的,叶片大而肥厚,是武夷山的传统名茶,内质香气浓郁清淳,如幽兰意蕴悠长。滋味甘清爽口,汤色浓艳,叶片肥嫩明净。长盛不衰的水仙不仅是我国的名品,而且远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

十三:如何品鉴武夷岩茶?

答:主要从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度)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几个方面来鉴别,其中以香气和滋味最为重要,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香气 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品种香明显,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香气显锐,挥发性好,纯度高,不幸煸有妥榉帧#?

香型(花果香)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还须注重到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称之为品种香。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兰花香,但各品种之特有香型也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此外,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称为区域香(表现在名岩和丹岩,外山场)。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明显。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地感受到花果香时,此时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为上品,佳品。

汤色: 是否橙黄,明亮,清澈,而且耐泡,五,六泡后仍然保持汤色不变。

茶汤滋味 ,根据“浓、醇(纯)、甘、爽、润”五个方面仔佃品比。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粮后产生的甜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回甘不强。

润滑,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耐泡性,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况。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的,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通常以能泡冲至六泡以上。

叶底: 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有弹性。红边较显。这里介绍个方法,把泡过的叶底放到水洗盆里,很容易观察,主要观察它的老嫩,色泽明暗,匀杂度。

十四、清香型和传统型有什么区别?

答:清香型和传统型,清香型在武夷山市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轻发酵轻焙火的武夷岩茶,其表现香气清鲜、高飘,是做青程度较轻所表现的一种清花香或花香。但缺点是此技术尚未成熟,而香气保存时间短,也不耐储存。(此技术不成熟,目前也少数人采用这种生产方法)另外一种传统清香型是按传统工艺半发酵,与传统型的区别仅在焙火上,轻焙火也称为清香型(轻火),其表现清远、高锐,而幽长,是做青程度较重而焙火较轻的岩茶所表现的一种花果香或熟果香。滋味甘爽,但带稍带微涩。品种特征明显且易鉴别。汤水橙黄至黄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与传统型(中,足火茶)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相对适合于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群体。适合现代派,年轻一族。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制作时发酵程度较重,焙火程度中,足火。其香气浓郁而平稳,杯底香(挂杯香)好。上品带有花果蜜糖香。滋味醇厚、顺滑,岩韵强而耐泡,。茶性较温和、不伤胃。 叶底无看相,大多是起“蛤蟆皮”。没有太多欣赏的价值。保管妥当,储存时间较长。如果是陈放饮用,必须使用此类岩茶。以上两种类型的茶是各有千秋的,主要看个人喜爱。能喝到其中的极品茶,都是一种缘分和享受。

十五、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名岩”区和丹岩区的岩茶的“岩韵”有区别吗?

答:岩韵是指武夷岩茶特有的韵味。是生长在武夷山境内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及名枞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过科学的管理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特有的茶叶香气和滋味。“岩韵”与茶树生长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制作工艺有关。“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内涵是博大,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是一种很难描述的味道,也是一种很难说清的感觉,但它确实又是存在的,岩茶的岩韵是岩茶有别于其他品种茶的一种特质。而这种特质存在于岩茶个各个品种之中,最终通过茶汤滋味表达出来。韵是一种能引发人愉悦的并带想象的审美感觉。如果某种茶汤,入口之后,令人回味无穷,联想无限,身心舒爽,适情雅趣,也说这种茶有韵。岩韵因各人的理解不同而不同。

武夷岩茶专家,姚老曾经有这样分析“岩韵”: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自然条件对岩茶品质基础的影响力极大,相同品种,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制作技术,结果往往品质悬殊。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文本标准中,名岩区产地届定在景区70平方公里内,除此之外为丹岩区.“名岩”区的鲜叶加工出来的茶叶,相对品质较高,味醇厚,岩韵显。丹岩是指武夷岩边缘地带,地形高爽,易受旱,土壤质地不如名岩,其茶质香,味醇和,有砂糖味,岩韵稍弱。但是并不是说名岩岩茶品质一定好,如果制作工艺技术能力低,也会导致品质低下。茶叶的品质最终是由多方面构成的,环境稍弱的茶叶,但是通过精湛的工艺,也能出好茶。

十六,什么是大红袍 目前名枞大红袍茶的穗条扦插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方式)也已经繁育成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留母本的基本性状,而且具有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是没有代数之分的,其也保留母树的各种特征。另外根据国家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相关部门也制定大红袍产品感官指标,生产出来的大红袍茶,有资格称为大红袍茶.品质必须达到,以下颁布的感官指标才能称为大红袍,没有再分具体的级别。

十七、乌龙茶制茶工艺渊源于武夷岩茶有这样的说法吗?

答:乌龙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于北宋,有的推定始于清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始。关于乌龙茶的制造,据史料记载,清代陆廷灿(编者注:曾任崇安县令)《续茶经》所引述的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芥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摇,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老叶、枝蒂,使之一色。”《茶说》成书时间在清代初年,因此武夷茶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定在此时间之前。现福建崇安武夷岩茶的制法乃保留了这种乌龙茶伟统工艺的特点。

注:此文载《中国茶经》114页。程启坤,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十八.哪季的岩茶品质最佳?

答:武夷岩茶以春茶品质最佳.岩茶分春茶、夏暑茶、秋茶和冬片(十月分制作),其中一般情况下以春茶的茶,水最好,冬片的香最好,这和茶树的生理特点和天气气候有关。秋茶品质一般,夏暑茶(苦涩味重)最差.目前,所以名岩区的茶农和茶厂大多只做一季(春茶)和少

建瓯笋竹

  建瓯市是全国首批命名的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有竹林面积134.5万亩,年生产竹材3935万根,鲜笋30万吨,毛竹林面积、立竹量、竹材和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改革开放以来,建瓯不再固步于以卖原料为主,而是全力打造集笋竹加工、交易展示、信息交流、竹业科研、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笋竹城”。随着一系列“高大上”的全国性、国际性笋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建瓯笋竹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品牌优势,“竹子之乡”大步奔向“笋竹之城”。

  

“吃干榨尽”谋高效

  

  虽然坐拥丰富的竹林资源,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毛竹在建瓯派不上大用场,经济效益很低。“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吃资源饭。”建瓯市东游镇河岭村村民魏祖胜回忆。

  

  “再也不能守着金山受穷。”上世纪90年代末,建瓯市确定了“科技兴竹”、“兴竹强市”的战略思路,打响以低产竹林改造、丰产高效竹林基地建设、发展笋竹加工流通、做大竹产业打响竹品牌为主题的竹产业开发“四大”战役。“仅去年,建瓯就筹集资金1000万元用于竹林优化改造项目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090亩,新建竹山机耕路346公里,建立985亩竹林丰产高效培育示范片。”建瓯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林振清说,随着竹林丰产技术的深入推广,竹产业发展的红利为广大农民所分享。在毛竹主产区,毛竹林收益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70% 以上,竹农走上了“扛着竹子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追求高附加值,唯有精深加工。建瓯市不断推动加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使得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并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吸纳外地竹资源、从用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实现了全竹高效利用,让每一根毛竹都被“吃干榨尽”。值得一提的是,建瓯还成立了竹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用以支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

  

  目前,建瓯市笋竹加工企业已达369家,其中2家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企业被评为“中国竹业龙头企业”。全市有12项笋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13个笋竹产品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建瓯笋干”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如今,建瓯竹业产值占闽北竹业产值的40% ,占全省的20% ,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瓯市林业局局长张裕顺说。

  

“联姻科技”谋高端

  

  竹尽其用的建瓯,不仅有百万亩的竹林,还有众多的竹工艺品、竹制品和生产企业,更有打通三次产业的“全竹”元素。

  

  瞄准构建竹产业发展大格局,建瓯以支撑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该市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这里融合产业支撑平台优势、产业研发集群优势、产业科技招商引资优势和产业科技金融优势等,使建瓯成为推动闽北竹产业发展的功能集聚区,成为竹产业的“硅谷”。像省级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致力于笋竹业前沿技术的攻关、引进、培育,为入驻企业和机构提供资金、信息、培训等创业服务,一批新企业从这里起步腾飞。

  

  联姻科技,建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2014年10月,建瓯与厦门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海西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去年4月,建瓯与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携手共建国家级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在竹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合作,对竹加工企业乃至整个产业提供零距离的研发技术支持。目前,该市设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研发机构5个,南平市级研发机构7个,与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等10多家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团队,并获得各类专利136件。

  

  在科技支撑下,建瓯实施福建省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面积3000平方米的竹产业展馆、笋竹产品展销中心和笋竹电子商务平台;引进了“京东”进农村项目,在全市设立服务网点12个,意向入驻企业50多家。去年,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启动的首批9个“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县(市、区)中,建瓯“互联网+笋竹产业”榜上有名。

  

“以竹代木”谋低碳

  

  “竹产业被公认为理想的低碳产业。”南平市委常委、建瓯市委书记丘毅说,以竹代木的背后,是一笔生态环保账:一根竹子,3至5年即可成材,多用竹就可以少砍树,生态效益巨大。借助高科技手段,整个竹产品的加工生产周期甚至可实现碳零排放。

  

  竹产业的低碳之路在建瓯渐成气候。过去建瓯竹加工企业以竹筷、竹签、竹帘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现在不少企业已“脱胎换骨”,竹胶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单板、竹浆纸、纳米改性竹炭、竹炭纤维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涌现。

  

  在华宇竹业公司,董事长郭学婢介绍说,高密度竹地板之所以在国内外市场都十分走俏,关键在于该产品的硬度要比普通木地板高出95% 以上,价格也比同类产品翻了一番。去年公司仅竹地板一项,产值就达7亿多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为扩大产能,华宇还与圣象集团、美国居奇公司合作,投入1.58亿元组建居怡竹木业公司,打造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竹木复合板生产企业。企业一投产,就坐上了竹木复合板行业全国“老大”的宝座。

  

  芝星炭业公司原先采用竹木做原料烧制活性炭,既不利于保护资源,成本又高。2008年,芝星投资5600万元,实施“活性炭能源系统优化改造”项目,同时自主研发了年产活性炭8000吨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其研发出以竹木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磷酸法生产活性炭的工艺,能源利用率由20% 提高至40% ,生产成本节约15% 以上。“以前,其他企业的竹下脚料基本都是烧掉或倒掉,不仅浪费,处理起来还很麻烦,现在都卖给我们,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公司董事长魏安国说。